你现在去知乎搜一下纺织业,出来的关键词基本都是“夕阳产业”“不行了”“前途堪忧”等等,一个比一个惨不忍睹。
纺织行业的现状是不是真的惨淡后且再说,但在几千年前,却是另一个样子。
纺织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的富豪主要靠什么发家呢?
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思考,但是卖布几乎是永恒的答案。君不见影视作品中,有多少家族是靠纺织生意赚得盆满钵满?
近段时间大火的《赘婿》《司藤》《长歌行》中,都有体现。
古代的绸缎店中国纺织的起源相传是由嫘祖养蚕冶丝开始的,但毕竟是传说已不可考。在原始社会,人们赤身裸体,但随着文明意识的觉醒,会知道用树叶蔽体遮羞。
再后来,甚至会缝制兽皮,这是已知的纺织这个概念的起源最早的时期,后来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考古遗址上发现了骨针证明了这点。
在新石器时代,甚至就已经出现了纺轮,这使得冶丝更加便捷,要知道那时祖先们还只是原始人啊。
后来纺织业的发展驶入正轨,各种工艺相继出现,西周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机、纺车、轈车,汉朝时发明了提花机,明朝宋应星编撰《天工开物》时将纺织技术编入其中。
石纺轮纺织物品,从一开始的遮羞,到后来的保暖,实用性越来越强。再到后来,当基本的满足已经普及以后,进阶的就是对美的需求了。
中国最著名的纺织品莫过于丝绸,不仅样式美丽,而且舒适保暖,在实用性和美观性两端都达到了顶端。
而纺织物品,也不仅限于身上的穿着,装钱的荷包,待字闺中的纱帘,桌布,不胜枚举,应用十分广泛。正是由于需求的不断扩大,也使得商机变得越来越大。
而从规模来说,有像“唧唧复唧唧”当户织的木兰这样的散户,一般主要从事把丝织成布;钱包厚一点的,做的是加工步骤,例如提花、染色等,这时布匹已经大致成型,可做基本的使用了;讲究一些的,会请一些女红熟练些的绣娘,纹上好看的图案和花纹,形成工坊。
姑苏绣娘虽然在工艺上一直在进步,我国的纺织水平也一直是世界顶级,但是很可惜,大规模的纺织群在这时依然没有形成,原因只有一个:效率太低了!
这时的设备相对还是太原始,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产量上,都无法形成质的突破。
可以这样说,我们的纺织工艺水平远远高于这个时代,设备的落后制约了纺织业的发展。这也使纺织业形成了多作坊、小规模的特点,并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纺织设备的进化之路
可以说,纺织业要想形成规模,先进的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在新石器时代,要想缝制一件兽皮,只是到缝合在一起到可以穿的地步,就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这时可以说是纯手工,唯一的工具是骨针。
后来我们学会了用更多的材质制作衣服,不仅提升了实用程度,工艺也渐渐增多。这时真正意义上的纺织设备出现了——纺轮,虽然造型很简单,但是可以将纤维聚合在一起形成丝纱。
再后来,完成各道工序的设备接踵而来,纺车、轈车、提花机等,虽然工序越来越复杂,但是本质上,效率并没有获得质的提升。
古代的纺织机一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改变了这个局势。当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其中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创制,使得机械设备方面的动力大大提升,纺织设备的进化也在此时突然加速,呈爆炸性增长。
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效率的飞速提升;这也意味着,纺织行业的大规模发展之路,终于开始了。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这个日子来得太迟了。太迟了代表,之前积累了几千年无处施展的智慧,终于要开始大施拳脚。
纺纱织布机器大规模按照传统原理和创意设计,这使得纺织业高精密设备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还更新换代的非常快。而现代“快文化”的流行,使得客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多,这更加催化了这种过程。
现代的纺织机械什么意思?也就是说,纺织设备更新换代太快了,厂家要想跟上潮流,很可能会出现买不起的情况。就算买得起,等你学会操作,也许新的设备就又出来了。
新时代的纺织业路在何方
这是一个自由的时代,每一个公民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价值观和审美,每一个人对纺织物也都有各自的要求。
国民意识的觉醒是好事,但是对纺织企业来说确是一件麻烦事,单调机械的工作已经很难赚到钱了,必须不断完善工艺和设计。
工艺不断升级这仅靠人力是无法完成的,需要依靠机械的辅助。
看,这就是一个死循环。你要想赚到钱,你就要满足客户的需求;你要想满足客户的需求,你就要买新的设备完善工艺;你要想购买设备,你就会花很多的钱。你也许陷入了这个怪圈之中,生意也接到了,卖得也很不错,可就是赚不到钱。如何在这之中维持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的企业是怎么做的呢?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我以我熟知的锦豫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以下简称锦豫)。锦豫以前的发展,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不断调整的。
锦豫纺织一个问题,两种解决思路。客户的要求变多了,我该怎样去满足客户的需求?或者说,我怎样在当前的条件下找到需求刚好是我能满足的客户?第一种思路针对产品进行升级,第二种则对客户群体进行一次筛选。
锦豫走的就是第二条路。客户一向是上帝,我们真的有选择的权力吗,如何做到筛选客户呢?国内大环境下这条路不好走,锦豫的决定是走出去。
纺织行业的外贸之前为什么难做?一个是运输成本的大大提高,使原本利润就不高的订单盈亏未知;一个是回款的问题,国内尚且回款慢,到了国外还追得回吗?
面对欠款无可奈何但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开展,锦豫嗅到了这个风口,果断调整了客户群体,将眼光放到了国外。
外贸订单有一个特点,就是体量够大,品种较为统一,这完美解决了设备更新换代的问题。
而锦豫的目标不限于此,鱼和熊掌要兼得。在放眼国外贸易的同时,内销一样进行了布局,第一条路也要走。怎么走?首先,要瞄准自己的定位——沙发布料的批发。这是很有必要的。
这两个细分,目的是同一个,将客户需求垂直精细化,这就进一步自动筛除了体量小需求杂的客户。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设备升级和产品数量的储备,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精准定位中小型企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接不到订单,而是内部结构混乱导致的排产大量冲突,严重影响一个公司的正常运作。这是首要攻克的难题。
关于怎么克服排产冲突,效率不高的问题,锦豫的答案是——生产标准规范化。全流程在ERP系统上进行体现,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全面提高了效率。
ERP系统我不相信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会消亡,暂时的式微只是一道警告——新时代已经来临了,旧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要跟进潮流适配新的生存守则。
有时候改变是必要的,一成不变不是坚守,活下来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