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的一天
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的细纱车间里
召开了一次党支部大会
在纺织机的轰鸣声中
十几名女工庄严宣誓
加入中国共产党
21岁的黄宝妹
就是其中的一个
让全国人民有衣穿
她是国家生产建设的“参与者”
黄宝妹的童年时代非常艰辛
13岁进入日资裕丰纱厂
每天早晨四点钟就要起床
站在纺纱机前照看纱线
终日不见阳光
腰酸腿疼不说
手指也常被纱勒出血
童年时代的经历
使她对党领导下的新中国
有更深沉的期待和感受
上海解放后
黄宝妹把满腔热情
投入到积极的生产劳动中
她立足岗位,勤动脑筋
苦心钻研、改进技术
使看台能力从看个纱锭
扩大到个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人人都说黄宝妹是
“肚皮里有钟,手里有磅秤”
年,黄宝妹从全上海30多万名
纺纱工人里脱颖而出
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劳模
评上劳模后的黄宝妹
坐了七天七夜的火车去北京开会
“途中我看到许多农民
在田地里光着膀子干活
没衣服穿,皮肤晒得通红
身上乌漆墨黑
当时我心里就有一个小心愿
作为纺织工人
我们一定要让全国人民都穿上衣裳。”
此后她先后8次受到了
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等
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毛主席勉励黄宝妹
“纺织工人很光荣,让全国人民有衣穿
责任很重大。”
00:13党员永远在路上
党员永远在路上
她是“人民城市”治理的“奉献者”
时光流逝,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青年劳模黄宝妹也变成
大家口中的“黄妈妈”
热心的“黄妈妈”一如既往
保持着青年时代的蓬勃模式
带领和影响着一代人在时代大潮中
搏击风浪,弄潮前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
黄宝妹被“借调”到江苏启东
协助开办聚南棉纺厂
那时棉纺原料和机器设备异常紧俏
黄宝妹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社会关系
没日没夜地为企业奔走
当她三年后离开时
这个乡办小厂已经非常红火了
而黄宝妹个人没有向厂里多要过一分钱
退休后,新疆建设兵团又慕名邀请她
到石河子市协助筹建棉纺厂
她多次出入新疆
从厂房设计到设备购买
从人员挑选到技术培训
兢兢业业,亲力亲为
有人问:“你既不占股又不领工资
那么辛苦干嘛?退休了享享清福算了。”
黄宝妹却说:“党员是不退休的
如果我们党员都能奋斗终生
国家能不繁荣富强吗?”
年回归社区后
黄宝妹发现很多居民因工作忙、怕麻烦
小区业委会历经三年还建不起来
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挨家挨户做工作
就像年轻时候说服工厂姐妹们一样
“黄妈妈”用“绣花”功夫
说服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家园建设
小区业委会终于成立了
黄宝妹还积极配合业委会工作
安装监控探头、灭蚊灯
更换破旧信报箱,拓宽应急通道……
小区环境更优美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
疫情期间,黄宝妹又充分发挥模范作用
带头号召儿孙们和小区居民一起捐款
为“城市守护者”送去爱心和关怀
年,黄宝妹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不忘初心饮水思源
她是时代变迁奇迹的“见证者”
时光如梭
在杨树浦生活了一辈子的黄宝妹
成了一头银发的“黄奶奶”
亲眼见证杨浦滨江带风云变迁的黄奶奶
又找到了发光发热的新路子
——给后生晚辈讲党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
90岁的黄宝妹最能体会
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成立后
黄宝妹积极加入
她和其他讲师团成员一起
秉持“要使红旗飘万代
重在教育下一代”的理念
开展对孩子们的教育
她是最生动、最可信的教材
听过黄宝妹讲座的人都说
“黄奶奶的人生故事和道德风采
就是一本鲜活的书
在她身上,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空洞的
而是可触摸、可感悟的。”
“90后”的黄奶奶紧跟时代潮流
在“老杨树宣讲汇”
直播间当起“网红主播”
向校区、园区、社区的“后浪”们
讲述身边的党史
带领大家一起回顾国家发展
加深对“十四五”规划
和远景蓝图的理解和领悟
荣获“七一勋章”后
黄宝妹感到既高兴又惭愧
“其实我很平凡,做的事情也很平常
这一荣誉是大家的,离不开党的教育
离不开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
离不开组织的关爱。”
黄宝妹还说,要继续扎根基层社区
关心帮助困难党员群众
给年轻人多讲讲党的历史
讲讲国家的发展史
真正做到退而不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