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贵州省榕江县地区,距县城92公里,一片山寨坐落在险要的半三腰上,山后草木茂盛,古树参天,一条曲曲湾湾的小溪,环绕寨脚缓缓而过,这里就是苗族卡寨。
寨中一座座干栏式长廊吊脚木楼民居与谷仓对应,布局合理,错落有致,集中成片,层层叠叠,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远远望去,寨上一座座高耸入云的楼房锁在烟雾中时隐时现,俨然一座座哨所,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这里的苗族女子盛装服饰雍容华贵,色彩艳丽,图案变形夸张而又生动精美,有苗族图腾的吉祥物,龙、凤、花、鸟、牛等图案细腻、制作精致、栩栩如生。
这里仍然传承着纺织制作服饰的一整套古老而完整的工艺流程,从采棉、摘棉、轧花、弹花、纺纱、浆花、纺线、织布,到刷浆、画蜡、浸染、脱蜡、漂洗,然后刺绣、挑花、缝制,最终成为一套完美的服装,无一不遵循古老的遗制,为此,有人曾形象将其称之为“民间纺织工艺流程的盛典”。
卡寨的苗族祖先是从何时何地迁徙到这里的,卡寨人已不得而知,但穿在妇女和儿童身上的服饰,却向世人展示了卡寨苗族鲜为人知的历史。
据年近八旬的龙嘎老说,卡寨苗族的祖先原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由于在一次争夺领地的战斗中失利,丢失了族人赖以生存的城池,无奈不远万里,举族逃奔到卡寨,利用天然险要的地势,全族男女老少披挂盔甲,一齐上阵顽强抗击尾追而来的敌人,经过一场浴血奋战,他们把所有的敌人全部杀死,不让一个逃掉,敌人再也不知道他们隐藏在这个地方了,他们在这里安顿了下来。
但他们担心敌人再次来犯,一刻也没有放松警惕,山寨械备森严,男女老少时时处处盔甲不离身,兵器不离手。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敌人再也找不到他们隐藏的地方,他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为了生产生活方便,族长下令全族人脱下盔甲,穿上布装。然而,族人们觉得长期穿在身上的盔甲既美观又威武,一时舍不得脱下。
这时,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姑娘,为族人们解决了这道难题,她把布料剪成盔甲的形状,再用金黄色的纱线在布料上绣上各种兵器、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草虫花鸟等图案,穿在身上跟原来的盔甲一模一样,既舒适又威武美观,深受族人们的喜爱,因而这一奇特的服饰在卡寨一直流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