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界历史,不管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我们中华民族。当一个王朝兴盛之时,这个王朝一定是崇文尚武的民族民风。之所以秦始皇能统一天下,汉唐是中华民族最鼎盛王朝,都与尚武、崇文,开放式的民族精神密不可分。自宋之始,国都建于中原就开始了崇文轻武的国家战略,封闭式的治国理念。让中华民族风光不再,偶尔一点点风光,也都是昙花一现。
当代中国人比任何时代的国人都渴望大国的崛起,构建强国梦想。这就需要我们总结历代中国的治国理念,了解近代强盛之国的国本良策,敢于面对现实,来实现大国崛起的崇高理想。
三百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并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那么,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对于这个岛国来说,高速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又意味着什么呢?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家族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如果进一步扩大眼界看,就会发现瓦特的父辈们在格里诺克与美国的弗吉尼亚之间进行的贸易,仅仅是英国全球贸易中一个小小的部分。年时的一个统计表明,当时有近一半的英国船只都在从事美洲或印度贸易。这是当时让所有国家都会眼红的生意。
市场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因为这个行业的产品与普通人的生活最密切相关。为了以更快的速度生产,工匠们的聪明才智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新的发明一个接着一个,英国开始一步步接近“工业革命”的起跑线。
旧式的纺织生产单位非常小,一般以户为单位,妻子、孩子甚至连丈夫一家人在一起织布。但随着飞梭和珍妮纺纱机等发明的出现,生产规模就大大扩展了,更多的人能在一起工作。这样就出现了工厂模式,为以后的工厂模式打下了基础。
专利最早产生于16世纪,但在16和17世纪申请专利并不常见。自18世纪以来专利申请才普遍起来,变得重要了。申请专利的目的很简单,即保护一项发明,使它保持新颖。专利给予发明者约15年左右的保护期,在此期间,他的发明受到保护,其他任何人不得仿冒。
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对英国发展影响深远,直到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这个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的国家,依然将科技创新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在全球高新产品生产国中位列第四。
而年前,英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奖励,使几乎所有的人,都陷入了一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崇拜之中。一本英国刊物称,“工程技术的贡献大于战争和外交;它的贡献大于教堂和大学;它的贡献大于抽象的哲学和文学;在改变社会方面,它的贡献大于我们法律所作的贡献……”
利用自身首屈一指的工业优势,英国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了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率先采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也就是用取消别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别国取消对英国产品的限制。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英国制造”从此在更大的世界市场里长驱直入。
工业化进程,也改变了英国人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时间第一次被精确到以秒为单位,而火车和汽船则开始代替马车和帆船。年,世界上第一个蒸汽火车头在英国诞生;年,蒸汽机车开始在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铁路上奔跑;到年,英国已经拥有22个铁路网络,铁路总长度约公里,相当于今天中国6条京广铁路。
年5月1日,来自世界25个国家的商界、政界代表人物汇集在它的穹顶下。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聚会,人们相聚目的是为了展示进步和繁荣,年前那次盛会的准确名称是: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当时的中国人把它翻译为“炫奇会”。
万国博览会开幕式成为整个伦敦的节日,万众喧腾中,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美国是个非常年轻的国家,年西班牙的哥伦布才发现荒芜的美洲大陆,两百多年后,这里移民来了多万欧洲人,年,美国经过战争宣布独立,从此,世界上才有了美利坚合众国,这时,中国已经是清朝中期了。
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那里只有数量不多印地安人,多年后,美国独立,这时,这里已汇集了多万欧洲人,美国独立60年后,这里猛增到0多万人,到19世纪末,这里的人口已增长到多万人。美国独立前后,大量的欧洲人涌入美国,给美国带来了生机。在那个年代,能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人,都是素质较高的人,从美国诞生那一刻起,美国人的素质就远高于其他各国。
在我的印象中,美国的发展一直顺风顺水,实际上并非如此,美国独立后,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美国领导人总是在困难面前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引导美国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体现了美国领导人超凡的智慧和超强的能力。也许这也得益于美国选择了总统制的国家政体,每每选举出智慧能干的国家领导人。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美国出现了经济大萧条。股市崩溃,个银行破产,万个存款账户消失。人们的生活积蓄在瞬间化为乌有。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国的经济危机使14万家企业倒闭,全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失业。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饥民们排成长队,只为等候免费的面包和一点点汤。
年3月9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宣誓就职总统后的第五天,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开始了,富兰克林·罗斯福称之为“新政”。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紧急救济法,并成立紧急救助署 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在世界各国,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重创了新兴大国德国和日本,同时也使传统大国英国和法国失去了对世界格局的支配权。当时的世界,除了美国和苏联,其他工业化国家都风光不再。美国在战后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同时,它还向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派驻了军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独一无二的综合实力,使美国摆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企图安排世界秩序却无果而终的尴尬,开始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主导国际秩序,并最终在20世纪后期,成为一个超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