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青天”是民国时期我国三大纺织工业基地上海、青岛、天津的简称。上海、青岛、天津三市在民国时期(包括北洋时期)都是直辖市(北洋时期称特别市)。
民国纺纱纺织工业是民国最重要的工业门类,当时这三市是我国重要的纺织业基地,在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民国时期,上海是远东第一大城市,是亚洲金融中心,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城市。当时,上海涌现出一批纺织业大王,如刘国钧、荣宗敬等,三十年代,上海棉纱锭达二百多万锭,为民国最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
青岛当时是一座新兴城市,纺织工业是青岛的命脉。在德日占领时期,青岛纺织工业就已经起步,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形成了纺纱、印染、机械制造等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整的体系,规模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
天津在民国时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是我国北方经济、金融中心。天津纺织工业发达,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形成了华新、裕元、恒源、北洋、宝成、裕大六大纱厂以及一千多家小厂组成的纺织基地。
新中国建立后直至七十年代,纺织业仍有上青天的说法,上海、青岛、天津这三座城市仍是我国重要的纺织业基地。到了二十一世纪,上海、青岛、天津三地的三支甲A球队组织了两三年年“上青天杯”友谊赛,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上青天”一词,但可惜的是这张赛事后来不了了之了,现在青岛队也奔到了甲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