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为何吸睛,非遗技艺凸显价值,如何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

今天小编着重介绍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

苗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中国古代典籍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明《五溪蛮图志》载苗族“昔以楮木皮为之布,今皆用丝、麻染成,五色,织花绸、花布裁制服之。”,“男女皆戴银耳环,尺围大,皆跣足。”广西苗族服饰因各支系居住地不同,有的服装质地、款式、纹样相似,有的相差较远。

一、苗族服饰

广西苗族主要居住在隆林、融水、三江、龙胜四个自治县。

隆林县隶属广西百色市,是百色市下属唯一的一个民族自治县。

隆林地区的苗族支系繁多,服饰差异较大,色彩绚丽,女子尤擅蜡染、刺绣,工艺精湛。隆林县的苗族被誉为“花一样的民族”。

隆林偏苗女服

1、偏苗是隆林苗族中最大一个支系。女装别具款式,上着大襟短衣,圆领,中开襟,无纽扣,衣两侧从腋下开大衩。下着半筒半褶蜡染长裙,盖过小腿,褶纹在两侧,前面系一条宽约5寸的围腰,平行下垂两条细彩带。

左:隆林素苗女服

2、素苗素苗妇女的盛装大衣大袖,外观显宽大厚重,类似铠甲加身的古代战士,古风突显。是广西苗族中独一无二的。

隆林白苗女服

3、白苗因其妇女穿着自制的白色百褶裙,不染色不绣花而得名。

隆林红头苗女服

4、红头苗红头苗常用红布,红、黄线装点服装而得名。红头苗女装,是各支系中设计最为复杂,采用色料多样而突出红色的一支,盛装时犹如山花开放。

隆林清水苗女服

5、清水苗因该支系种植青麻织布与其他支系种植火麻织布有别而得名。

左:隆林花苗女服

6、花苗因妇女穿着的上衣的挑花刺绣比其他支系多,全身繁花似锦而得名。

花苗服饰精致繁多,色彩鲜艳,繁花似锦,体现了花苗精湛的工艺,花苗人代代相传的纺织、刺绣、挑花等古老的手工技艺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融水苗族男服、女服

龙胜、三江、融水地区的苗族服饰比较接近,穿青布或亮布上衣,着青布短裤或褶裙,喜戴银饰。

融水苗族女童服

7、融水苗族

融水苗族百鸟衣

百鸟衣

百鸟衣分为老式和新式两种。老式百鸟衣上衣分为两节,上节只盖到胸部和背部;下节在腰部和腹部上系两块活动布块,高三寸,宽六寸,每块活动布块上吊十三串从乌桕树上采下的土珍珠。每串土珍珠末端插六根至十根山鸡羽毛。新式百鸟衣把上衣两节连成一体,并加长袖,穿着方便、舒适。

百鸟衣

百鸟衣在苗族男女盛装基础上再制作,一般在衣肩、衣脚、裙脚加挂羽毛珍珠串,另在女裙外加16——22条飘带,面料为彩色棉布,色彩由红、黄、蓝、绿组成,绣有彩色的植物纹样。每条飘带上都缀有串珠、柏果和白鸟的羽绒。上端缝在腰间的绣花腰带上,成为“布带裙”,下端缀羽毛珍珠串。

南丹中堡苗百褶裙

8、南丹中堡苗是苗族的一个分支,总人口多人。大多居住在广西南丹县中堡乡,故名“中堡苗”。

南丹中堡地区的苗族女子蓄发挽髻,以髻大为美。其妇女服饰极其华丽。

南丹中堡苗百褶裙背面

上衣穿贯首衣,下着百褶裙,全身以蜡染、刺绣饰之,色彩鲜明、做工精致,红黄两色的丝线在中堡苗女子的针下就像一支神奇的画笔,绘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图案。

其显著特征是色彩浓郁艳丽、对比强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右上:南丹中堡苗百褶裙背面

年南丹中堡苗族服饰技艺于被纳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9、三江草(老)苗

三江草(老)苗女服

二、苗族服饰刺绣的艺术价值

苗族刺绣在艺术风格上,追求一种强烈、夸张、理想化的表现。苗族刺绣色彩艳丽,纹样繁缛而又有灵气,色彩对比鲜亮、热烈而动人。体现了苗族同胞不屈不挠的倔强气质,热情、豪放的品格和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理意识。

苗族刺绣构图紧凑、饱满、圆浑,线条有粗、细、虚、实变化,流畅飘逸。崇尚红、黄、绿、蓝、黑等色,在协调中讲究纯度、明度、冷暖及色彩的强烈对比,其纹样、色彩的夸张变化,既着力于表现生机勃勃的客观对象,又糅进梦境的幻象色彩,形成了苗族刺绣独特的艺术风格。

苗族刺绣以古朴、稚拙的形式,纯洁、朴实的情感震撼人们的心灵。其纹样简练、夸张、饱满,体现出一种古朴、原始、纯真的淡雅情趣。

三、苗族服饰的传承

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中,指出苗族的服饰是“中国服装史上的活标本”。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苗族服饰艺术面临着传承的危机。南丹中堡乡当地的苗胞现很少进行棉花种植、养蚕缫丝、纺纱织布等相关活动,传统的纺织工艺即将不复存在;能够掌握蜡染技术的苗族妇女已寥寥无几并且年数已高,年轻人不愿学习传统工艺纷纷外出打工……

如何传承苗族服饰技艺?

专业人士积极进行抢救性征集

为抢救面临危机的非遗技艺,应发挥专业人士的作用。通过田野调查与征集,及时向非遗技艺传承人,了解制作流程,并对其进行抢救性征集。

邀请非遗传承人表演、传授苗族服饰刺绣技艺

为了让更多的受众了解苗族服饰刺绣技艺,相关文博单位常常邀请非遗传承人演示、传授苗族服饰刺绣技艺,以达到寻找到更多知音的目的。

把苗族服饰及刺绣等非遗技艺引进校园,引进社区

近年来,“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活动已常态化。“非遗进校园”活动让校园成为非遗保护和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不仅有助于青少年认识非遗、增强保护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让非遗在青少年心中深深地扎下根,推进非遗进一步发扬光大。

这样的活动让非遗有机融入青少年日常的学习生活,实现了非遗保护与青少年文化教育的有机衔接,既有助于青少年近距离接触非遗,熟悉非遗,更实现了非遗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继承与发展,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你对民族服饰的传承有想法吗?请在评论区留言。

谢谢你的阅读。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772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