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伯伯用年轻的方式为传统手艺正名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zqbdf/

朱立群将织布机搬进直播间,推广织罗技艺。

在抖音电商第二届生态大会上,朱立群被评为“年度人物”。他说:“希望通过抖音电商让更多人看到、买到好的丝织品。我也乐见墙内开花墙内香,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上这项传承数千年的传统技艺。看到更多人把非遗穿在身上,我对传承就更有信心了。”

朱立群,江苏省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吴罗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听着“唧唧复唧唧”长大。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江浙一带“家家纺纱织布,村村机杼相闻”。耳濡目染,朱立群天生对织造具有好感。年高中毕业后,朱立群被分配到苏州原吴县丝织二厂,与庞杂的老式铁木丝织机为伴,开始了织罗生涯。19岁时他在丝织厂埋头苦干,39岁时他下海创业苦心经营,59岁时他把自己关进“小黑屋”复制出土文物……流转的是40年如梭岁月,而不变的是织布机上穿梭而过地对织罗的热忱。

“守艺”容易“传艺”难。尤其是将一项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制作工人养家糊口的生意,更是难上加难。和每个创业者一样,经营,一度成为萦绕在朱立群头上的难题。

早年间,国内对于这类传统面料的需求量没那么大,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朱立群工厂80%以上的订单都是出口国外。但这几年,国外对于罗制面料这类“奢侈品”的需求日益降低,加之疫情的影响,海外出口这条销路几乎进入了“死胡同”。

朱立群意识到,必须谋求转型。就在他苦苦拓展销路的时候,转机出现了。“近几年,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苏罗历史悠长,还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重视。”他发现国内逐渐掀起了一股“汉服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自发钻研古代服饰文化。不仅如此,抖音上与汉服相关的优质短视频更是比比皆是。

于是,习惯了拿木梭的手,开始接触方寸之屏,在网上“冲浪”。年1月27日,朱立群化身“朱伯伯”,在抖音发布短视频,科普罗衫服饰,他还将织布机搬进直播间,推广织罗技艺,展现传统工艺之美。同时,他还花大量时间做颜色的定染,再通过镜头呈现符合现代审美的传统文化。

“突然想起小时候帮外婆纺线”“期待这些美好色彩和触感重新走进现实生活”“好想学织罗”……抖音账号

朱伯伯的苏罗,不仅勾起了大家的儿时回忆,更聚集了一批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成为了承载文化底蕴、彰显民族文化自信的阵地。

“还真有很多人感兴趣。”随即,朱立群在抖音电商上开通店铺“苏罗的小店”,一年来售出罗织品多单。“借助互联网拓展国内市场后,现在内销的比例占到了80%,外贸比例占20%。”

此前受疫情因素影响,国外订单大幅削减,朱立群着实为苏罗的传承捏了把汗,如今看到老手艺找到了销售新路,言语间尽是藏不住的喜悦。

“抖音电商拉近了苏罗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对传统手工技艺的认知重塑,使得越来越多人愿意为手工艺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买单。这极大地激发了非遗传承的创新性。”

如今,在“苏罗的小店”里,苏罗不再以单一的面料形式出现,发圈、罗扇、罗衫、罗裙、罗帕等生活日用品同样备受推崇。

“我们每个月都会推出新品。”对于罗织物衍生品的开发,朱立群希望通过小物件,让大家能够真正接触、理解并爱上罗。衍生品通常需要加上提花、色织、印花等技艺,加工工艺要求更高,还得兼顾样式、功能、定价等多重因素,为此朱立群还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为老手艺注入新的活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缪翼)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792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