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勾勒出了古时深宅大院中女子伤春怀人的幽怨形象。古代的女子是受三从四德的约束的,一般大户人家的女子都不出大门的,也就是花园里面逛下,那么中国古代女性的形象到底如何?从古代女性文物来看,古代妹子生活也很happy啊~
南朝宋陶侍女俑高37.5厘米
该侍女俑立姿,发髻上部略残,带假发,疑为飞天紒发式。身着绕襟曳地长裙,两手合于腹部,与常见的唐代俑风格迥异。
宋彩绘仕青云壁画高厘米宽厘米
宋代基本延续了晚唐以来的艺术风貌,作品轻松明快,以反映当时的情趣生活为主。该壁画系山西博物院发掘,壁画中女子的形象端庄秀丽,可发现宋代的审美取向仍未完全脱离唐代。
宋影青瓷奁通高7.7厘米
奁,古代汉族女子存放梳妆用品的镜箱。该套瓷奁工艺水准精纯,结构巧趣横生,文化内涵极高。影青色虽不能一下夺人眼球,但其温润淡雅却可以慢慢地融化观者。此瓷奁也证明了宋代女性的审美观念与整个宋朝的文艺风气是一脉相承的。
清花轿纵厘米横厘米高厘米
轿子原名“舆”,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六朝时盛行肩舆,即用人抬的轿子。到了唐朝,肩舆除了帝妃乘坐外,妇女和老弱的官员也能享用。到了宋代,轿子普及开来,渗透到民间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代步工具。把轿子运用到娶亲上也始于宋代,花轿娶亲逐渐成为一种民俗。
花轿的样式繁多,其形制根据社会地位及家族身份而不同。普通人家娶亲用的一般是二人抬的花轿,富贵之户常用四人抬的花轿,轿子的装扮与二人抬的相差无几。而八人抬的娶亲大花轿,则为官宦显达之家讲究明媒正娶的产物。
这顶花轿是四人抬轿子,罩轿子的帷幔选用水绿色绸,绣有富贵花卉、和合二仙、菩萨送子等与婚姻有关的吉祥图案。轿子两侧缀以大红色吉祥穗子一排,以烘托热闹喜庆气氛。
清顾二娘制端砚长14.3厘米宽14厘米厚1.8厘米
顾二娘,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清代雍正至乾隆年间,嫁苏州制砚高手顾德麟之子为妻。顾德麟制砚以古雅名重于世,顾二娘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苦心学习,继承了顾德麟高超的制砚技艺。
她所制砚台以清新质朴取胜,虽有时也镂剔精细,但却纤延合度、巧若神工。顾二娘善于利用石纹的“眼”作为凤尾翎来镌刻砚的图案,效果极佳。
她的砚台作品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青睐,尤以清代著名诗人、藏砚家黄任极喜收藏顾二娘制砚,并赋诗赞:“古款微凹积墨香,纤纤女手切干将。谁倾几滴梨花雨,一洒泉台顾二娘。”
清绸绣花卉博古纨扇通柄长49.6厘米
这把扇为清宫女性用品。纨扇的檀木柄上浅刻花纹,竹制的扇边有细致的软包,典雅精细,绿绸地上刺绣,博古瓶供花卉,寓意岁岁平安。
在古代,未婚女子是不能出门的,想出门只有等到上元灯节那三天才可以。已婚的就没这个限制了。至于她们平时生活嘛,我先说贵族吧,我找了个概括的:
半展书卷,沉吟遐想。
手持如意,庭院赏花。
倚门观竹,叹春咏怀。
彩蝶起舞,萱草含芳,乞生贵子。
兰指轻拈,灯下缝衣。
书景茶品,风雅文化。
皇权摆设,博古雅玩....
而平民女子只能辛勤纺纱,洗衣做饭,缓解家里负担了,很少有玩的时候。
中国女性所特有的温雅柔美,富有灵性的智慧才能,历来给世人以极佳的印象。以上文物展现了历史上中国女性特有的坚定执着与聪明智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