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这是“凯姐说”的第48篇文章。
一千多年前,两个年轻人结婚了。
男人是太守府的小官吏,女人是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小官吏收入不高,需要女人织布来补贴家用。
小夫妻郎才女貌,先婚后爱,日子过得还不错。小夫妻和婆婆一起住,婚后男人仍然每日忙于公事,女人每天忙于织布和伺候婆婆。
婆婆觉得自己儿子被另一个女人抢走了,心里不舒服,就开始了时时挑拨、处处刁难,后来发展到要让儿子休妻另娶。
无端休妻要背骂名的,所以必须要拿对方一个错处,才显得并非自己恶毒。婆婆找了个织布磨洋工的“罪名”。女人三天织五匹绸子在婆婆眼里都算磨洋工,大概只有“珍妮纺纱机”的效率能够勉强及格了吧?
男人明知道亲妈故意刁难,分辩几句也就怂了,哭着把女人送回了娘家。男人孝顺,但是女人带着罪名被休回家,日子会有多难过,并不在男人的考虑范围内。
这个休妻都不敢反对的男人,分别时却和女人大谈深情,还承诺以后回来接人。这样的空头支票,女人竟然也信了。
被父母安排人生的男人,不会有什么惊喜的结局。
女人娘家已经是哥哥嫂子当家了。回家没几天,就开始被家里安排相亲,很快就许给了官二代——太守的五儿子。男人知道女人要再婚,不敢找自己的亲妈,不敢找女人的哥哥,只敢跑去找女人阴阳怪气。
男人不提没有兑现诺言来接人,却说什么女人攀上高枝了,自己只好去死了。男人这话说得刻薄,自己不兑现诺言,却搞道德绑架逼女人跟他一起死。
故事的结局是女人跳河自尽,男人在家里的树上自缢身亡。
事情发生在汉末建安中期,男人叫焦仲卿,女人叫刘兰芝,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名字叫《孔雀东南飞》。
借这个故事,我们来说说“共生绞杀”。
要讲明白“共生绞杀”,需要先讲明白“共生关系”。
“共生关系”是我和你都消融了,构成一个共同体“我们”。“共生关系”的达成需要一个强烈的斗争过程。“我”和“你”中只有一个人能做“我们”的代言人,而另一个人的自我就消失了,也就是被绞杀掉了。
“共生绞杀”的过程往往是这样:“我”以爱之名,在每一件琐碎的小事上都要管制“你”,直至把“你”的自我给消灭了。当母亲或其他抚养者成功地和孩子共生在一起时,他们的关系就会变成“你死我活”的斗争,这并不是比喻。我们其实看到过很多孩子自杀、孩子杀抚养者、抚养者杀孩子的新闻。
“孔雀东南飞”其实是一个“母亲-儿子”共生,儿子想要挣脱共生,却最终失败的故事。
媳妇的到来,动摇了“母亲-儿子”共生关系中母亲的代言人地位,所以婆婆必须要把媳妇排斥出去。自古以来中国这样的婆婆不在少数,陆游与唐婉也是被这样拆散的。
故事里面还有点婆婆隐秘的小心思:自己把儿子培养成才了,不能便宜了别的女人。以及自己年轻时候在婆婆那受的罪,要在媳妇身上讨回来才不算吃亏。
这个故事其实也可能有另外一个没有强烈戏剧冲突,却更有可能的结局:男人接受了亲妈的安排再婚,长吁短叹又窝窝囊囊地过了一辈子。
PS:共生绞杀如何破?请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