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追光科技·赋能产业”为主题的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暨第七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发布会(以下简称“峰会”)于10月27日举办。本届峰会打破以往仅仅现场交流的模式,采用线下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网络及自身平台优势,汇聚了更多的纺织精英企业,打通纺织全产业链,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5万人。
晋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汉杰在致辞中表示,晋江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是全国著名侨乡,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品牌经济、实体经济,走出了一条特色县域发展路子。纺织鞋服是晋江最具代表的支柱产业,纺织鞋服两大千亿产业集群,涌现出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具备明显的品牌和市场优势,先后被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鞋都”“世界茄克之都”等“国字号”区域产业品牌。希望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暨“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发布会平台能够成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重要载体,促成更多纺织科技成果与晋江本土企业合作对接、就地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以视频的形式向大会致辞。他说道:“促进科技成果交流与对接,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切实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暨‘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活动的使命与担当,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布局之际,能让众多的行业人士聚集在一起,共商后疫情时代的科技发展趋势和行业创新之路,意义非凡。我们要发挥集体智慧,积极解决卡脖子的行业难题,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姜俊华致辞时表示,近年来,中国纺织行业的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中国纺织行业取得的成绩与纺织科技创新密不可分。“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纺院作为我国纺织行业综合性科研院所和纺织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院60余年来,始终秉承以科技支撑、促进和引领纺织工业发展的使命,成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据了解,今年的“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具备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参与的项目体现了新型纤维及技术在服装、家纺、产业用等终端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了产品性能及附加值;二是项目成果代表了智能制造、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等纺织行业发展方向;三是此次特别设立的“抗击疫情技术贡献奖”,相关企业在特殊时期紧急攻关,争分夺秒解决了防护服、口罩、消杀产品等防疫物资供应紧缺,生产设备一机难求等难题,为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全球抗“疫”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七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获奖项目为:高强型碳纤维高效制备产业化技术、数字化彩色纺纱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干法反应纺高强高模聚酰亚胺长丝、高强聚酯长丝胎基布产品及成套技术与装备、国产化装备智能纺纱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锦纶再生纤维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高品质多功能原液着色聚酰胺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高值化聚酯纤维柔性及绿色智造技术、活性染料低盐低耗轧染关键技术的应用、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纤维应用技术开发。
随后,主持人宣布了第七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三大子奖项,分别为:“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新锐科技奖”“中国十大纺织科技·产业推动奖”“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抗击疫情技术贡献奖”,呈现了纺织行业前沿科技全面发光。(子奖项获奖名单附后。)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他表示,当前我国纺织工业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行业基础研究能力薄弱,原始创新意愿和能力不足;产品应用技术研究不深入,现有标准和技术规范不能准确体现实际应用环境要求;产品结构不合理,同质化现象突出;外部环境制约创新学习机会,科技民族主义加剧,使科技传播和科技贡献的边际效益下降。
此外,峰会举办了医用新材料论坛,邀请了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及抗疫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企业代表,分享关于医用新材料应用与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见解。嘉宾们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安全,同时也更加了解纺织材料在大健康领域的重要作用,医用新材料应用广泛,未来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李昉)
第七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