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宝,在育儿上,家长们也都是各有奇招,用尽了心血。不过,最近“丧偶式育儿”这一话题成为网友们的热议对象,引来诸多宝妈们的纷纷吐槽,对孩子爸的不满溢于言表。“丧偶式育儿”,一般是指站在妈妈的视角,针对爸爸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来说的。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宝爸们对参与到育儿中的意愿性是明显提高的。
可是就当前社会的实际育儿情况来看,宝爸们真实参与到育儿中的比例却并不太高,年的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父母双方共同照顾孩子的家庭比例只占7.5%,父母双方共同教育孩子的家庭比例只占11.7%。这也就意味着,虽然父亲对育儿的主观意愿相比传统社会来讲是提高了很多的,但是真实现状却还是和传统的育儿情况相差不大,而这,也正是网友们纷纷吐槽宝爸们的原因之一。
“丧偶式育儿”现象,仍然是存在于绝大部分的家庭之中的。所以这样的现状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些问题,真的都是爸爸们的不对吗?妈妈在这一问题上,又充当了什么角色?要解答这一困惑,我们就必须先引入一个“母亲守门”概念。
母亲守门指的是母亲支持、限制父亲参与到家务劳动和教养孩子活动中去的态度与行为,如父亲完成家务后,母亲重新再做一遍,或者是母亲抱怨、指责、随意评价父亲的教养行为。
了解母亲守门背后的原因,是我们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中国几千年传统思想的束缚
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都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可以说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斥着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所宣扬的“男主外,女主内”,给我们如今的“丧偶式育儿”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几千年来,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男耕女织,很容易就形成了男人都是出门在外,承担家里的经济压力。而女性则足不出户,在家里相夫教子,纺纱织布,承担起了家庭的生活压力。
这种历经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不是说想改就能马上改的,尤其是作为妻子一方,在现代社会仍然是将丈夫定位为“在外”的一方,拒绝其参与到家务与教养孩子当中来,那么“丧偶式育儿”,也只能是愈演愈烈了。
2.妈妈和孩子天然的共生关系
我们常常能听到妈妈们说的一句话:孩子就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这句话就很好的解释了这个共生关系,孩子是依附于母亲而存在的,离开了妈妈,婴儿就无法存活,而妈妈们亦是将婴儿视为自己世界的全部,从怀胎十月起,就投入了自己大量的情感。而相较于爸爸来说,爸爸对孩子的情感,来得更慢一些。许多的妈妈,也正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能接受老公对于爸爸这个角色的转变速度,所以一开始就对爸爸抱有极高的育儿要求,收获失望后,慢慢的又无形中加深了了自己的“守门”行为。从而进一步推进了“丧偶式育儿”现象的产生。
3.母亲对于孩子的过度维护,使爸爸边缘化
因为妈妈的十月怀胎,进入母子角色要比爸爸进入父子角色来得快得多,所以好多时候在看到爸爸“毛手毛脚”的照顾孩子时,很容易就不由自主地维护起了孩子。这种不自觉的关爱孩子而忽略丈夫的感受,对初为人母的妈妈们来说本没有错,但是作为丈夫来说,也是有着自己的心理需求。被妻子老说做得不好,又明显感受到妻子要跟孩子比较亲,这样一种巨大的失落感,亦很容易使丈夫在转换爸爸的这个角色认同上出现问题,加深父亲的边缘化,而母子关系的绝对主导地位,又成“丧偶式育儿”现象的一大源动力。
父亲是从孩子出生后才开始进入到这一角色的,与孩子之间的情感链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很容易就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这和母亲的天然共生关系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母亲出现“守门”行为,很容易就使父亲与孩子的情感链接出现问题,而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对母亲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这时候父亲与孩子仍然没有建立有效的情感链接,甚至是出现父子关系的紧张、对立状况,那么后期“丧偶式育儿”现象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正确处理好家庭关系,拒绝“丧偶式育儿”
母亲的“守门”行为对夫妻、父子关系的影响巨大,所以在家庭中,母亲一定要意识到带娃是两个人的事,与丈夫协同育儿,建立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促进家庭的和谐发展。
1.尽早帮助宝爸适应身份,与孩子建立情感链接
在怀孕期,宝妈要主动和爸爸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爸爸感受腹中胎儿生命的律动。可以拉他的手一起感受胎儿的“拳打脚踢”,也可以让他俯身聆听胎儿最原始的呼吸。尽快的让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多了“爸爸”这个身份,帮助他渡过角色的转换期,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情感链接。
2.要多赞扬,鼓励他在育儿上的一些行为
在孩子出生之后,多让他帮助孩子做一些小事情,并且积极主动的指导与赞扬他,激发他的信心。切记千万别嫌弃他的碍手碍脚,要知道,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男人的性格比较大咧一点,一开始照顾起来可能不是那么的周到。要允许他的新手历程,慢慢地帮助他适应并且爱上育儿的过程,增加他的“父亲”角色认同度。
3.要注意关心老公的感受,拒绝边缘化现象
就当前社会来讲,男性所承担的经济和社会责任的压力都明显要高于女性。作为丈夫来讲,在宝宝还未降临时,他拥有你所有的关心和爱护,可是宝宝降生后,妻子的情感如果出现很明显的转移,这种巨大的落差造成的心理伤害是很大的。所以作为妻子,就要注意关心老公的感受,及时地给予他情感上的支持,不能把他排挤在了家庭关系的边缘,从而恶化了他与宝宝的关系,让你前面的努力功亏一篑。
对父亲来讲,孩子的出生同样是家庭中的头等大事,他对孩子的爱,并不会比母亲的要少。只是女性天然的家庭优势,对他跟孩子之间的情感链接起着重要的作用,母亲守门行为如果屡屡限制父亲的家庭参与,那么“丧偶式育儿”是很容易便出现在家庭之中的。同样,如果母亲积极主动的打开这扇“门”,帮助父亲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链接,在家庭关系中起到聚合的作用,协同育儿,那么“丧偶式育儿”的消失,也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而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如若也正在吐槽着宝爸,经历着“丧偶式育儿”,别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