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西欧修女们培养道德品质的方法有什么

正如国内著名学者檀传宝在书中提到的:“在古代,西方社会的德育即宗教教育,信仰大于一切。”

自古宗教与道德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曾说过:“唯一真正的宗教是建立在真正原则基础上的道德”。

就拿基督教来说,它的基本伦理模式是:人应该效仿上帝的行为,因而上帝所具有的品行,包括慈爱、公义、信实等等,人也应该具有,由此而衍生出一系列的伦理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在修女院中,道德通常以上帝启示的名义而产生,宗教是道德产生的源泉,是道德的基础和保证。因而,对于修女们来说,宗教同样也是进行道德教化和培育的方式。即:道德教育是通过宗教信仰的方式进行。

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不仅虔诚地信仰上帝存在、上帝所具有的属性,也必然信仰上帝所颁布的道德诫命、信仰上帝的一切启示,信仰上帝的大能、行迹等等。

再者,宗教信仰本身实际上就包含道德信仰。修女们在信仰和崇拜上帝的同时,就信仰和崇拜着上帝自身所承载的与所启示、教导。

所以说在修女院中,宗教教育本身就承载着道德教育的内容,对宗教神灵的信仰必然导致对以神灵的名义所宣示道德的信仰,宗教信仰必然走向道德信仰。

具体来说,修女院中蕴含的制度本身就是基督教伦理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是基督教徒的一种道德生活理想,是基督教保持信仰纯洁的自我道德净化的方式。

而基督教的伦理规范在《圣经》中得以集中体现,它里面不仅包含了各种神学教义的解释,也提供了基督教中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字里行间都渗透着爱、宽恕、善良、贞洁等美好的品质。

比如在《圣经》新约里面有多处都对女性良好的品德具有阐述,还有《圣经》里面塑造了大量的经典女性形象,无论这些形象是高尚的还是低俗的,都无疑对修女们德行具有警醒作用。

除此之外,那些著名的使徒故事,里面都包含了奉献、牺牲、善良等品质。这些都是修女们进行道德教育最直接的内容,也为修女们提供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规范。

另外,修女院中禁欲主义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每位修女都必须竭力去克制自己的肉体欲望,人的肉体欲望是低贱的、自私的、有害的,是罪恶之源,要远离肉体的享乐才能实现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为了更好地践行禁欲主义,每位修女在正式成为“基督的新娘”之前都会立誓恪守“贫穷”、“贞洁”、“服从”的三大誓言,用对现实苦难的忍受去成就精神上的美德。宗教教育承载了对修女们道德教化的主要任务。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修女们也有多种方式去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

日常行为的规范

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修女们言语举止的规范。“在道德教育中,要时刻注意作为女性典范的修女们的言谈举止,要展示出恭顺、有礼的态度,目光要下垂,不要随意乱瞅,身体平衡,两臂不要随意摆动,默声匀速前进,展现出优雅的贵族气质。

即便在餐桌上也是要遵守礼仪的,除了专门的人和规定时间,任何人不能随意说话,为此还出现了餐桌上专用的手语。”

“在女修道院用膳,活象进阎王殿时那样蹑手蹑脚,这肯定要比语言更能逗笑。想吃鱼的姐妹要用手‘模仿鱼向前游动时鱼尾摇摆的动作’;如果她想说‘把牛奶递过来’,她就要‘模仿吸奶的动作,吸住她的小指头’。

那些因想到没有给做弥撒上香而感到内疚的教堂司事,要把她的两个指头塞进鼻孔。”这些看起来似乎“荒谬”的行为举止规范实际上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因为在缄默本身对于修女们就是一种美德。修女们正是在这些日常的规范中来加强自身美德,这也是她们接受道德教育的一种方式。

劳动

在中世纪修女院中,除了祈祷和阅读,劳动也占据着修女们的大部分时间。劳动对于修女们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功课,因为劳动也被看作是拯救灵魂的手段之一,而过度的懒散会导致灵魂的堕落。通过劳动修女们不仅获得了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资,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使修女们获得正确的劳动观点。

培养她们的责任感以及热爱劳动的情感,使她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进而提升修女们的道德品质。在修女院中,根据修女们的不同工作,也划分出了不同的职位。一般修女院中都有女院长以及副院长,比较大型的修女院还有图书管理员、见习女教师、记录员、圣器师、药剂师等等。

除了院长之外,每一个人都要轮流进行劳动。劳动的内容主要包括:针线活、纺纱、修剪羊毛、种植蔬菜、烤面包、酿酒、制作肉奶制品等等。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的修女便因出色的针线活而闻名。

古老的本笃会下属修女院——坎特伯雷修女院大量进行着羊毛加工的工作,有资料记载这座修女院曾出口羊毛50包。劳动为她们提供了日常所需的基本用品,也为修女院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来源,以供日常的开支。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91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