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文物瑰宝美轮律动下新店遗址彩陶纺

北京痤疮医院咨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78752.html

在遥远的古代,当社会经济生活还处于“刀耕火种”的时候,为了抵御寒冷,开始直接用草叶和兽皮蔽体,后来慢慢地学会了采集野生的葛、麻、蚕丝等,并利用猎获的鸟兽的毛羽,进行撮、绩、编、织成粗陋的衣服。随着人们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纺线织衣,已经成为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简单的纺织技术——家庭纺织业亦随之产生,并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然而时事变迁,原始的纺织设备、材料、衣物等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找回一点记忆的或许就是那一件件小得不起眼的纺织工具——纺轮。恩格斯曾指出:人类为了获得温饱,发明了采集和渔猎、农业和畜牧业、纺织等一系列必须的生产和技术,所以它就在人类本能需求意识下,被人类发明和大量的生产出来,并运用到改善生活之中。纺轮虽然只是史前时期一件简单的生产工具,但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见证了原始纺织业的发展,并伴随着人类农业文明的产生而存在。纺坠是最古老的纺纱工具,它的出现至少可追溯到新时石器时代。纺坠主要是由拈杆插在纺轮中间形成的。纺坠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原始社会的纺织生产,对后世纺纱工具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作为纺坠的重要构件纺轮,一般由兽骨、石片或陶片制成,形状不一,多呈鼓形、圆形、扁圆形、四边形等。随着古人审美意识的提高,有的轮面上还绘有精美的纹饰图案。年在谷城下新店石家河文化遗址中出土的2件彩绘陶纺轮,就称得上是襄阳地区史前彩绘纺轮的代表作。下新店遗址彩陶纺轮纺轮大小相同,系泥质红陶,直径约3.1厘米。平面呈扁圆形,轮面上用红彩绘有纹饰,1件饰红彩漩涡纹,1件似写意的花卉,纹饰布局合理,色彩艳丽。当经过装饰的纺轮旋转时,这些彩色的纹样便随之产生快速的动感和美感,这种律动的旋转,使单调乏味的劳动变成了一件赏心悦目的趣事,其上线条、色彩的搭配也成为了原始艺术的成熟作品,表明了艺术起源于生活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延伸

纺坠是纺车的前身或雏形,作为我国古代发明的最早捻线工具,工作方法即在纺轮中间的小孔插一个杆,利用纺轮的旋转把纤维拧在一起,并用同样的方法把单股的纤维合成多股更结实的“线”。

我们可以试着还原当时的场景:在陶纺轮中心小圆孔中插一根两头尖的直杆,便有了一只纺锤,将野生麻、葛剥出的一层层纤维连续不断地添续到正在转动的纺轮上,一根根纱条便产生了,这种纱条合并捻制成的线可以制衣、结网、系罐乃至建房。一只只陶纺轮就这么在我们想像中转动起来。

旋转的陶纺轮又引起了我们更多的想像——这种原始的手工艺竟沿用了数千年,陶质的、石质的、玉质的、骨质的、瓷质的、金属的,甚至一直传承到清晚期,最简单的是用几枚铜钱叠起来,钱孔中插一根筷子。更多的纺轮转动给当时的先民们带来了什么呢?是富余生活节奏的加快,还是永不停息的开拓进取精神。不可否认的是,纺织业自从出现就一直是我国经济生活的主角。

本文由襄阳市博物馆提供,原文刊于襄阳市博物馆编著的襄阳文物丛书《襄阳瑰宝巡礼》,阅读原文请查阅该书。扫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61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