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故事
这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了小通服务“工厂技术改造项目”的奋斗史原创小通工作室通用技术集团
通用技术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用技术中机公司)成立50周年的纪念册中有一张照片格外引人注目,这张照片记录的是朱镕基同志出席通用技术中机公司与外商技术合同签字仪式的情景。照片虽然有些模糊泛黄,但其承载的历史记忆却鲜活如初,见证了通用技术中机公司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为国家技改项目作出的突出贡献。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政治经济生活呈现新气象,加速国民经济发展成为首要问题。所有企业都在加速生产,一片欣欣向荣。由于我国工厂、企业设备多源自于50年代苏东贸易进口,经过多年运转,大多破旧老化,要想又好又快地生产出高质量产品,急需进行技术改造。那时,国家还比较拮据,拿不出足够的自由外汇去国际自由贸易市场购买所需的技术装备,但是可以通过易货贸易,从苏联和东欧各国进口一些新的技术装备,改造已有的陈旧设施。因此,国家经委下达指示到各工业部门,允许从苏东各国进口技术设备改造原有的设施。此项措施在当时被称为“工厂技术改造项目”(简称“技改项目”)。由于不需要申请自由外汇就可进口技术与设备,“技改项目”深受工厂、企业欢迎。
朱镕基同志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主抓的就是“技改项目”。年秋的一天,朱镕基让秘书打电话通知通用技术中机公司技改项目负责人和天津叉车厂负责引进叉车技术的副厂长去经委汇报技改项目进展情况。公司技改项目组负责人到经委后,首先汇报了保加利亚叉车工作进展情况。
当时,保加利亚在经互会体系内,除了提供蔬菜、水果、农副产品外,还提供叉车。叉车是保加利亚提供给体系内各国的主要工业产品,每年生产一千台以上。通用技术中机公司当时已确定组团前往保加利亚进行技术考察。
由于公司长期做苏东进口贸易业务,对这些国家的产品和技术比较了解,利用汇报机会,公司项目负责人同时向朱镕基详细汇报了公司开展苏东贸易情况,重点汇报了捷克的气流纺纱技术、无梭织布技术等项目情况。这些项目都是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比较先进的技术。尤其是具有技术理论创新性质的气流纺纱和无梭织布项目。
认真听取汇报后,朱镕基满意地说:
“
好啊!在我们国家,要想办成一件事,难啊!我也是为这些技改项目跑银行,跑财政部等单位,到处跑,争取外汇指标。我们一起努力吧!一定要让这些项目做成,有困难找我。
”
在朱镕基的鼓励和支持下,通用技术中机公司从苏东各国引进了许多成套生产线和先进设备,完成了天津叉车厂生产线改造等一批技改项目,改变了国内许多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的现状,也使停顿的苏东贸易得以迅速恢复和增长。许多技术也直接推动了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演变进程。例如,从波兰引进采煤掘进机和采煤综合机械化设备50多套,使国营大煤矿的采煤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到90年代,通过消化引进技术再创新,我们国家自己能生产出采煤设备并出口国外;从东德引进了多套滚筒式电子排版印刷机,有力推进了我国报纸印刷业的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帮助乡镇企业引进匈牙利的养鸡工业化集养技术和多套设备,开启了北京市市民买鸡蛋不限量的新时代。
通用技术中机公司作为我国成立最早的专业外贸公司,在新中国机电对外贸易行业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后,通用技术中机公司也一直在机电外贸行业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并为中国外贸事业的腾飞、为国家工业企业技术提升作出无私的奉献。一张照片见证的是一段历史,呈现的是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奋斗史,展示的是通用技术中机公司广大干部员工矢志不渝服务国家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贡献史。
原标题:《通故事
这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了小通服务“工厂技术改造项目”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