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技术发展、劳动力成本、物流、关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纺织业正经历“内忧外患”的艰难时期,东南亚顺势成为近年来产业迁移的主要目的地。受此影响,纺织装备产业也将迎来新一波的挑战。那么,纺织装备制造企业又该如何调整步伐,才不致被淘汰?中制智库特邀一线专家为您解答。
由中国制造强国论坛组委会、全国工商联高端装备制造与仪器仪表委员会主办,中制智库、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承办的年“高端纺织装备发展研讨会”年8月7日至8日在江苏常熟召开。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副主任侯曦出席了当天的研讨会。围绕“ITMA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展开话题,对高端纺织装备行业提出了三点看法。以下是当天讲话的文字实录:
结合我们最近这两件事,汇报一下我们整个行业的一个情况,供大家参考。不光是对常熟纺机,对纺机和纺织行业都希望各位专家基于一个指导和支持。
今年6月,我们做了两件事。一个就是刚才钱总(钱陈辉)提到的,去意大利米兰参加了“ITMA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这个展览会四年一届是全球最高水平的机械展览会。
另外一件事,是对“十四五”做了一个年中期评估报告,从上到下对行业的情况进行了一个梳理。我这里汇报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我们认为行业转型,特别是数字化的转型意义重大。这个体现在哪里呢?中美贸易战以后,愈发明显,整个产业链的布局分工,就是要跟我们国内的纺织产业链去脱钩。但是,目前来看,脱钩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我们在展览会上,碰见了印尼的Sritex,Sritex是印尼纺织三大企业之一。负责人是福建华人的第三代,已经不会讲中文了,但是可以讲英语。当时,我们有个同事跟他交流,聊的就是“脱钩”。他们也知道脱钩,订单转移到他们那边去。他说欧美的订单,特别是这个品牌商跟他们讲,说你们这个设备都换成跟中国一个水平,什么都换成跟中国一样,你能做出中国的效率和质量的话,大概需要几年?3年行不行?老板说,别说3年,5年我们都没办法赶上。国外现在的目标是要赶上国内目前的水平。这说明,虽然我们现在在综合成本上面有一定劣势,但是生产的效率,包括我们生产出来纺织品,在国际上还是有竞争力的。
当前纺织业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往外走,特别是龙头企业。当然,我们希望是主动布局,但是现在看下来,很多都是被动转移到东南亚的,因为你得去那边他才给你订单。主要的企业过去了以后,配套产业链上的这些中小企业,就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从今年上半年开的总结会来看,整个行业我们在一季度还是可以的。到了二三季度,纺织、纺机不确定性的因素开始增大。我们也总结了一下,要保证我们现在的国际竞争优势和竞争力的话,我认为就是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提升。通过提升质量和效率,来化解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综合成本低的这种优势,这可能是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
年在欧洲的展会上,当时就观察欧洲办展览会的形式是什么?他们都是这些,9个协会的主席、联合会、纺织机械联合会。然后,我们有一个座谈,他们的会长跟我们的会长不一样。我们的会长可能是以前行业的领导,他们的会长就是企业老板,而且都是一线的老板。
他当时问中国现在纺织这一块数字化,特别是他提到化纤,纺纱,它是数字化的。我们的市场、产品市场在你们那边,装备的市场在你们那边,你们数字化的探索好像走在全球的前面,我们是不是能够看一下,你们现在是怎么来摸索的?
当时还很高兴,我还跟他翻译,我说这个可以,我们书记可以给你安排,你想上我们哪里去看,我们可以给你安排。但这一届我们协会一共6个人,专门在这个展览会上搞“先进技术跟踪”。然后,我们看到的所有纺织机械,不管是单机的还是成套装备的,人家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不管是自己有软件开发人员的,还是跟别的企业去合作,他们都能拿出自己的方案。而且数字孪生的概念,基本上就是在每一类的不化纤纺纱制造、印染,他都有这种,最起码是有自己的方案拿出来,而且都会去小黑屋里去给你展示。跟我们国内装备制造商的区别就来了,我们基本上还是按照卖产品、卖单机时代的想法去参展的,人家是教给你的,所以这是我在展览会上的一个感受。
我们在展览会上观察到,数字化是人家比较注重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是对纺织品绿色回收再生,二次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