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倡导“人人如龙”的镭师兄,今天我们聊一下“人工智能”这个话题。
一、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入人类社会
现在人工智能的热潮不如以前炒作得那么热烈了,但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再是一个实验室中的技术,而是拥有了成熟的大规模应用。
据统计,37%的企业已经使用了某种形式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手机已经普及了人工智能技术,人脸识别开机、语音识别、文字提取、聊天机器人等已经是标配功能。
根据Gartner对人工智能的趋势预测,人工智能方面已经有多项技术进入成熟期,更多的技术正在进入到试错当中。
前几天特斯拉发布了它的电动卡车,外观炫酷、功能强劲的基础依然是人工智能技术。埃隆马斯克总是说自己担心人工智能技术有一天会反噬人类,但是他却在不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拓展和深度应用。
他一直在遵循着一个信念:与其等人工智能技术出现问题,不如我先掌控人工智能技术,只要我始终走在技术的最前面,就能让人工智能技术为我所用。
这个信念本身就是他的个人欲望和能力的放大器,祸福难料。
人工智能是技术与人性的一次共鸣二、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人性+数据
每一个发明和革新的表面动力都是为了放大个体能力、提升生产力。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将纺织技术提升了16倍,使得纺织产品变成了一个廉价商品。
蒸汽机的发明,让采矿、航海贸易、远距离运输等成本高昂的行业变成了高利润的行业。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让我们可以在海量数据中找到客户最需要的商品或者方案并推荐过去,形成持续而重复的购买链条。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使得以前需要人眼识别、反复比对的人工活动改为技术实现,例如人脸识别、语音翻译等,效率又快又好。这些案例表面上看都是对个人能力的解放,其背后都是人性的选择,都是欲望的放大,追求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利润、更快的变现。
数据镜像,我们如何让自己不跑偏?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是数据,对应的趋势是“万物数字化”和元宇宙,当我们将大多数实物都建立实时、同步的数据时,人工智能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价值,现在还只是起步期。
在这个大潮中,个体优势唯一的选择就是“与之共舞”,充分利用技术的力量,适当控制自己的人性和欲望,让自己不跑偏、不掉入陷阱、不产生危害。
三、个体优势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创新式的共生
自从阿尔法狗打败了人类围棋高手之后,阿尔法狗就变成了人类的敌人吗?
没有,它变成了人类的助手:在两个人类棋手博弈时,他们会参考自己的人工智能助手给出的思路,结合自己的判断确定下一步要怎么走,整个过程中,下棋的主动权控制在人类手中。
每过两年,人类的知识量就翻一番,我们的大脑已经无法有效深入到各个行业并精通对应的技术,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个高效的外脑,人工智能是最合适的选择之一:
所有的数据都存在网络或者硬盘上。
海量的案例隐藏在各个行业报告中。其他行业类似的经验和数据可以移植到其他领域中。这些信息都需要外脑进行搜索、分析、重组后形成一个全新的思路或者方案提供给我们,由我们来分析如何应用这些思路和方案,这个过程是一个创新式共生的过程。
例如你想了解一下游乐场这个行业的未来趋势,仅仅靠人工智能的话,它只会搜索一些关联报告给你,这个时候你可以从更有创意的维度来提出想法,让人工智能辅助你,例如从供应商生态、创新式娱乐元素、数字化技术、全息技术等维度进行分析,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一个朋友是做极简编程的,他希望以后的编程过程由语音和简单的拖拽来实现,让生活中95%的工作都能通过编程实现。
他最初的想法就是提供无数的软件小模块供客户选取,结果客户并不买账,因为客户需要记住、掌握这些海量小模块的功能,这个负担比学习一门全新的编程语言还大。
后来他转向人工智能,客户通过语音说出自己的需求,由人工智能给出推荐的模块和组合,在客户认可之后进行快速调试,最终生产一个基本可用的功能,这个过程不超过3分钟,在客户耐性耗尽之前完成所有的事情。
这种创新式的共生方式让他打开了业务的新方向。
事实上,人工智能如果被用在不合适的方向上,同样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在电影《狂暴巨兽》中,某科技公司对动物的基因进行编程,最终开发出让普通动物变成狂暴巨兽的药剂。
在现实中,基因编程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将成为生物科技的基本配置,未来造福人类还是变成灾难,完全取决于这项技术控制者的人性。
约束人性,控制技术的使用方向创新式共生、保持住人性对技术的约束,这是人工智能最好的方向。
四、一句话总结
如何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更有效地发挥个体优势的价值:创新式共生、保持住人性对技术的约束。
(“人人如龙”,我是聚焦个体优势的镭师兄,如果觉得内容还行,请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