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你的被子够暖吗?今天我们认识一种颜值超高的“被”黎族五龙出海图龙被集纺、染、织、绣四大工艺它被赞“光辉艳若云”龙被虽然有“龙”又有“被”但并不是皇帝的被子而是海南黎族特有的一种织锦——黎锦一般用作传统祭祀和装饰这件黎族五龙出海图龙被花纹图案用黄、蓝、白、绿、褐等彩色的丝线纯手工绣成中间一条为正面的黄龙两侧和下面围绕有两两相对的四条龙主体图案“五龙出海”气势恢宏呈现一幅龙舞沧海的场景外圈为喜鹊登梅、平(瓶)安(鹌鹑)富贵等辅助纹饰,寓意锦上添花上下两头为灵芝、仙草等装饰纹样龙被是黎族纺、染、织、绣四大工艺过程中难度最大文化品位最高技术最高超的织锦工艺美术品被赞叹“光辉艳若云”曾是黎族进贡给历代朝廷的贡品之一而这件清代的黎族五龙出海图龙被历经几百年的时光颜色依然鲜艳彰显出它精良的质地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五彩绣线下藏着半部黎汉文化交融史黎锦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棉纺织染绣技艺之一也是中国棉纺织历史的“活化石”龙被起源与黎锦的发展紧密相关宋元时期,黎族棉纺织业十分发达有黎幕、黎单等十几种产品龙被的传统形制和制作工艺就此沿袭发展而来但由于没有实物例证元代以前的龙被究竟什么样子人们已不得而知△黎族绣娘正在织龙被。明朝后期,中国的航海技术发展很快海南岛和全国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一时期的龙被明显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福禄寿图、龙凤呈祥图等汉族文化传统纹样被融入到龙被的装饰中可以说龙被是民族文化融合的见证△明代“福禄寿”对联纹森林图龙被(局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黎族棉纺织技艺的推广改进最终改变中国人的穿着习惯汉文化影响了龙被的纹饰而黎族的棉纺织技艺也对我国整个棉纺织产业产生了影响宋末元初植棉业已经在长江流域普及但纺织技术仍然很落后元代时,有一名叫黄道婆的妇人把她从黎族人那里学来的整套棉纺织技术在松江府乌泥泾(今上海华泾镇)推广同时更新了“捍、弹、纺、织”4项技术全面解决了从脱棉籽到弹棉花从纺纱到织布的主要工序技术难题△华东师范大学海上风民俗博物馆收藏的三锭纺车,上面雕刻了一位微微弓着背、捧着一匹布的老年女性形象。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可信的黄道婆像。棉纺织技艺的重大创新不但改变了中国千年来以丝麻为主要衣料的传统还催生出新兴的棉纺织产业从此,中国人的穿着打扮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活习俗也因此而改变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部分原材料及其制作工艺难以为继龙被织绣传承几近断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曾濒临失传绝境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多方努力,年太极八卦麟凤呈祥图龙被被成功复制还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纺织技术规程△复制的太极八卦麟凤呈祥图龙被。如今,除了在博物馆欣赏龙被之美我们还可以把黎锦美物带回家在一针一线中,领略黎族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手工技艺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流程编辑: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