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治疗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文/包政,包子堂创始人,人民大学管理学教授、博导,清华大学EMBA营销讲席教授,《华为基本法》主要起草者之一,深度分销和社区商务理论的开创者,中国德鲁克思想研究的权威
来源:包子管理学堂(ID:bosstanwx)
华夏基石e洞察经授权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一切荣耀归于希腊”,包括经济学和管理学。古希腊文明,直接影响着当今西方世界,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希腊的自然哲学观和学说思想,经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以及新教伦理的传播,推动着西方社会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结束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禁锢,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观及其学说思想,也自然成为西方科学革命的基础。
现代自然科学的革命,包括牛顿革命和达尔文革命,震撼了整个西方社会。伴随着自由贸易和殖民地扩张,以及后来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成就,西方社会最终从宗教神学、进而哲学中挣脱出来,确立了“科学理性”和“科学信仰”。牛顿学说中的方法论和达尔文学说中的世界观,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形成。因此,用合乎逻辑的方式去解读这一段历史,有助于我们学习或研究管理理论,至少可以满足我们的知性要求。
01
自然哲学的影响1.哲学探索的动因有史以来人类一直在自由地思考着“物质世界”和“心灵世界”,逐渐形成了“寻求上帝”和“了解自然”两个基本主题。一方面,人类受自然知性的驱使,凡事希望找到确切的答案,尤其希望弄明白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如何建立稳定的社会生活秩序;希望确立近乎真理的“世界观和生活观”。人类的天性,就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就是要弄清楚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相,相信任何事物都是有意义的,都是有着某种内在的秩序或有章可循的。当人们不能解读客观事物的意义和秩序的时候,会感到不安、困惑和焦虑,甚至郁闷。这也许就是古希腊哲学的起源。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仅仅年的时间,希腊人在探索“人与自然”的过程中,发挥出极大的文化创造才能和力量,在文学、艺术、建筑、数学、教育、政治、哲学和科学领域,建立了自己的成就和荣耀,并直接影响后来的西方文明。尤其在哲学领域,古希腊哲学家对于世界本质的思考,进而对于世界统一性及其规律的探索,直接影响着西方世界的思维,以及现代科学的诞生。另一方面,现实的社会生活,让人们一次又一次体验到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体验到无奈、困惑和痛苦。恍惚中意识到一种超越个人自由意志的力量存在;这种外在的力量,很容易被简单理解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导致人们愿意接受先知们权威的启示,愿意接受上帝的旨义,追求和谐的社会和善良的人际关系。由此产生了宗教及其伦理观念,并支配或影响着古代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历史的变迁,这种支配力和影响力并没有消失,而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基本社会信仰保留下来了,一直延续到今天。可以称之为“宗教理性”或“道德理性”,由一系列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构成。宗教神学是人们意识的产物,是慰藉人类心灵的手段,而不是解决“理想和现实”冲突的手段。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紧张感,只能缓解、无法消除。人类最终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困惑。借用《圣经》的教义,“上帝只救那些能够自救的人们”。古希腊人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确立了基本哲学判定,包括世界观和生活信仰。确信“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鱼、鸟和植物,都以某种方式形成秩序,但却不是相同的方式。对于整个系统而言,情形却并非如此,事物与事物之间并不是没有什么关联,而是确确实实地存在着明确的关联。所有事物都是为着一个目的而形成秩序的。”按照历史学家的说法,古希腊的自然哲学,“直线影响”了现代西方文明以及科学研究的思维。可以说,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现代自然科学,两者一脉相承;现代科学研究的基因存在于古希腊的哲学之中,存在于人类的知性之中。人类的知识理性或科学精神,归根结底在于探索事物的真相和成因,跨越不确定性的障碍,赢得人生的自由和从容。2.宗教神学的束缚希腊文明及其科研思维的影响,一直延伸到马其顿统治时期。马其顿的统治者亚力山大大帝,师从亚里斯多德,继承和推崇希腊文化;在“希腊化”的城邦中积极推动各类理论学科的发展,包括哲学、数学、医学、植物学、动物学、天文学、语言文学、地理学和艺术学。当时,在埃及建有最早的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即“亚力山大图书博物馆”。该研究机构设有天文台、动物园、植物园、解剖室、实验室和50-70万册藏书。亚力山大之后,希腊化的过程并没有中止,一直持续到罗马帝国统一地中海地区、希腊被纳入罗马帝国的版图为止,时值公元前2世纪。尽管罗马帝国自称是希腊传人,但在理论研究和哲学探索领域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即使在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也是这样。到了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西罗马于公元5世纪灭亡;东罗马又称拜占庭帝国,从君士坦丁大帝算起维持了一千年时间,于公元年灭亡。这个时期,宗教神学取得了统治地位,哲学依附于宗教神学。加上贫困与动荡,西方的各个学科研究处在停止状态,史学家称“中世纪的黑暗”。中世纪的西方社会,只有神学家或经院哲学家,他们是一群不食人间烟火、苦思冥想的思辨家,或远离世俗而靠近神权的思想家。大约从11世纪起,西方人解除了外来的侵略,生活状况逐渐好转。罗马教皇为了强化对世俗的影响,在教会学校的基础上开始创办大学,主要目的是培养传教士。当时的传教士几乎垄断了行政职业和文化职业。到了12世纪,首批大学在博洛尼亚、巴黎和牛津建成;接着是13世纪,在帕多瓦、那不勒斯和萨拉曼卡建立大学;14世纪,在中欧的布拉格、克拉科夫和维也纳,也陆续形成类似的大学。这些大学都具有合法的身份,属于自治团体。主要课程除了继承教会学校的传统的文科外,还另加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等学科。教会学校的文科,包括三个基础课程,即拉丁文法、逻辑和修辞,四个高级课程,即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当时的大学课程体系还是比较简单的,客观上需要更多的理论知识充实其间。随着大学的建立,教会开始系统翻译古希腊的哲学著作,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在大学中传播古希腊的学术思想。从那个时期起,真正开始了西方社会现代理论研究的历程。也就是说,西方的发迹是从创办大学,传播古希腊理论学说思想开始的。应该指出,在教会主导的大学教育和研究,开始只对哲学的进步有意义,还不可能引起科学研究的社会冲动和社会风气;哲学进而科学并没有从神学中游离出来,获得独立的性格。3.学术思想的解放重提古希腊学术思想,令西方人感到震惊。那些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先哲们的理论体系和思想见解,以及探索知识的学术研究精神,对于西方学术研究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说亚里士多德在4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本著作,每年4本著作,可谓博大精深。但是,翻译古希腊圣哲的思想,加强理论教育,并没有直接威胁到神学,没有构成对宗教教义的挑战。相反,神学主导下的教学与研究,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继续服务于基督教世界秩序的维护。古希腊学术著作和哲学思想,从传播到引起社会兴趣,进而转变为对宗教权威的否定,转变为对新知识的热情,以及对科学研究的热情,是需要人文动机和历史动因的。探索“自然法则和人生哲学”,原本并不需要从艺术领域入手,不需要从建筑、雕塑、绘画和诗歌入手。然而,历史的演变路径总是这样,弯弯曲曲;在这弯弯曲曲的表象事件背后,隐含着内在的动因。14世纪开始的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发端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只是一件历史的表象事件。显现出来的是意大利商人,以及达官贵人对文化艺术的喜好,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乐意资助和支持艺术家,包括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创作。事件背后的历史动因,是中世纪的宗教统治,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结构、生活信念和生活方式,令人失望。导致社会知识精英及艺术家怀疑神学的真伪,以及对宗教神职人员的不良行为产生不满。他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