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全30年的创业史,可以从一朵棉花说起。年放弃“铁饭碗”下海创业,李建全带领稳健医疗由贴牌代工起家,在行业尚未重视产品质量的年代自建工厂,打造出贯穿棉花采购、纺纱、织布的医用敷料全产业链,在央企、国企“包围”下,十年时间逆袭成为中国医用敷料生产领域的龙头。
年,稳健医疗研发出“全棉水刺无纺布”,由此开启了转型升级之路。在医用敷料领域,建立winner品牌,由单纯代工转型代工+自主品牌并重、国外+国内市场双循环的发展模式;同时,创立“全棉时代”品牌,将产业链由医用延伸至大众消费领域,营收和净利润大幅攀升,开启医用+民用双品牌逆袭之旅。
年10月,稳健医疗上市一个月股价翻倍,李建全持股市值超亿元,在棉织品下行背景下,逆袭成为这一细分领域的首富,并作为深圳特区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被表彰。接受新财富采访时,李建全时时拿出自家产品展示,说得最多的也是要提供品质更好的产品。或许就是这样的执着造就了一路逆袭而上的稳健医疗。
来源:新财富(ID:newfortune)作者:姬婧瑛在深圳龙华,有一家将“棉”产品做到极致的企业——稳健医疗。其从为国外品牌代工起家,之后建立从棉花采购到纺纱、织布的医用敷料全产业链,逐步建立自己的医用敷料品牌winner,成为这个细分领域出口额第一的企业。为解决医用敷料裁块时毛边掉毛等“痛点”,稳健医疗研发水刺无纺布技术,继而将该技术推广应用至母婴用品等大众消费领域,年创立“全棉时代”品牌,产业链由医用领域延伸至大众消费领域。
行业地位、品牌影响力不断逆袭的稳健医疗,现已发展成以“棉”为核心,医疗和消费板块协同发展,拥有三大自主品牌winner、全棉时代、津梁生活的创新型企业,营业收入由年的6.72亿元增至年的45.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1.15%。
稳健医疗业绩爆发性增长出现在年上半年,因为新冠疫情影响,其医用口罩、防护服等医用防护产品销量大增,口罩、防护服实现限售收入20.26亿元,较上年同期.83万元增长29倍。年前三季度,稳健医疗实现营业收入95.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扣非后净利润31.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同时,稳健医疗医用产品winner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年9月17日,稳健医疗以74.3元/股的发行价在创业板上市,上市两个月股价涨超元/股,公司市值超亿元,其实控人李建全家族所持68.01%(李建全个人持股66.%)股权,市值超亿元。
从一个极细分、市场空间有限的领域起家,稳健医疗何以能够做到行业龙头;又是何契机从医用端走向大众消费端;在竞争激烈的红海领域,新品牌津梁生活如何定位?带着这些问题,新财富年11月专访稳健医疗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建全,探寻其创业创富背后的逻辑。
01
放弃铁饭碗,“曲线”成立合资公司,10年逆袭成行业出口第一
稳健医疗前身稳健实业(深圳)有限公司(简称“稳健实业”),由稳健国际贸易公司出资万港元于年8月24日设立。实际上,稳健公司的发端要追溯到年的珠海。
年,珠海稳健医用纺织品有限公司成立(简称“珠海稳健”),主营医用敷料代工出口业务。
医用敷料/耗材,是一个不大的细分领域,其在整个医疗板块中的收入占比仅在10%左右,此外,药品收入占60%,医疗器械收入占30%。即使发展到年,全球医用敷料总体市场规模也仅.58亿美元,较年的.01亿美元,只增长9.52%。
李建全之所以选择这个“冷僻”行业,源于其毕业后近十年的工作积累。
年,23岁的李建全从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湖北省医保进出公司工作。工作4年后,李建全进入新成立的医疗器械/医疗耗材科,担任科长。在李建全的带领下,这个全公司最小的科室4年后逆袭成为公司营收最高的科室,李建全也被评为单位先进个人、先进党员。年底,医疗器械科被一分为二,医疗耗材独立成为一个科室,李建全再次面临到最小的科室重新做起的选择。
“我34岁了,如果再干几年,把最小的科室做大,我也差不多40岁了……我就想进步,但是发展空间不够,很痛苦。”李建全毅然选择放弃这个铁饭碗,年辞职到珠海打工。这个选择并不容易,那时候,打工尚不是职业选择的主流。
年,在珠海打工两年的李建全再次辞职,准备依靠老本行创业。那时候几乎没有私人公司从事出口业务,成立合资公司曲线获得出口资质,几乎是李建全唯一的选择。
李建全“借用”珠海一个国营纺织厂和香港两地朋友的名义,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即珠海稳健,香港公司持股90%,珠海国营纺织公司持股10%,实际经营由李建全负责。3年后,李建全办理并获得了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到香港买下公司90%股权,同时买下珠海国营厂持有的10%股权,在股权层面实现对公司的全资控股。
珠海稳健成立之初,主要为外国客户代工生产医用敷料,但是采购原材料的质量很难保证,甚至无法满足李建全对成品高质量的要求。公司成立的第二年,李建全即冒险投资建起了医用敷料生产工厂。
“我为什么要自己办工厂?你如果不办工厂,在外面采购,采购的质量完全符合不了我们的要求。我做了10年的国际贸易,最痛心的就是国内产品有质量问题,卖出去经常被索赔,还要面对客户的投诉。客户也是朋友,因为质量问题给他带来损失,也是伤害朋友的利益。所以,我自己办工厂首先就要保证产品高质量。”没有办工厂经验的李建全,就这样逼着自己干上了上游原材料生产的事情,这一步是稳健医疗这家民营公司,能够从央企、国企包围下逆袭突围的关键。
因为对出口医用敷料产品高标准的质量把控,珠海稳健获得了客户的信赖和长期合作,经过近10年的发展,这家民营企业从国企占主流的领域脱颖而出,其医用敷料出口量位居国内行业第一。
创业十年后的年,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的李建全,将公司整体搬迁到了深圳,成立稳健实业,几乎填补了深圳在这个领域的产业空白。
初到深圳,对李建全冲击最强的是,周围的富士康、华为等企业的创新能力都非常强。“这些创新能力虽然不能直接帮到我们,但间接地激发了我们的创新热情,也给我们增加了一种危机感,你不创新,在深圳市没办法生存下去。这就倒逼我们到深圳以后,多年拿3%的经营收入投资创新。”李建全称,如果没有早期这样的创新投入,稳健医疗不可能有今天。
年10月15日,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40个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接受表彰,李建全成为40人之一,这是深圳对李建全的肯定,也是稳健医疗通过自身发展赢得的肯定。
02
由纯代工转型打造自主品牌,以“全棉时代”拓展消费版图
在稳健医疗发展过程中,年是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其医用敷料产品创立自主品牌,同时产品技术升级,王牌产品“全棉水刺无纺布”诞生,成为稳健医疗转型的“压舱石”。
以“质优价廉”取胜的稳健医疗,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远远高于欧美、日本的同类厂商。“到年左右,欧美、日本基本关掉了医用敷料生产工厂,产品依靠从中国进口,印度、巴基斯坦这些发展中国家还在生产,但是制造水平跟我们有相当大的差距。”李建全告诉新财富,稳健医疗的产品在日本的医用敷料中占比近70%。
然而,产品畅销的另一面却是代工业务的薄利和被动。-年,稳健医疗医用敷料营收分别为10.94亿元、11.64亿元、11.89亿元,且前五大客户均为国外委托代工企业。
“我们的产品都是代工,出口卖给欧美、日本当地大的客户,比如瑞典墨尼克、日本的酒井医疗、英国施乐辉、德国保赫曼、美国柯惠等,这些客户再用自医院去,我们没有自己的品牌,利润率还是比较薄的。”这是那个年代中国代工产业的缩影。
不满足于代工的稳健医疗,在年开启了自创品牌的逆袭之旅。这一年,稳健医疗迈出了转型的关键一步,建立医用敷料自主品牌“winner”,由纯代工模式转型代工+自主品牌模式,由全出口转型出口+内销模式。
经过15年的发展,winner在国内的知名度仍然不高,直至年新冠疫情爆发,稳健医疗医用口罩、防护服销量大幅增长,winner品牌才真正走入了消费者的视野,知名度快速提升。
根据中国医保商会统计数据,稳健医疗已多年稳居中国医用敷料出口前三名,-年,其出口产品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24.63%、22.7%、19.18%,不仅呈逐年下降趋势,较-年45.83%、38.2%的出口占比明显下滑。
可见,随着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拓展,稳健医疗对代工出口业务的依赖性正在降低,其营收结构由原来的完全依赖出口的“外循环”逐渐转变为“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
市场转型的同时,稳健医疗的技术升级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