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一辈子不跳槽不改行,这家武汉百年企业

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220319/10461911.html

划破江边往日的寂静,机器一阵轰鸣,拉响民族工业崛起的一声汽笛。年,裕华纱厂在武昌纺出第一根纱。

下个月,这家“百年老厂”岁。接力延续裕华纱厂,更名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裕大华”)。

裕大华,一个百年民族工业的范本;一根纱,一种百年恪守实业的本分。

一根纱,穿百年。从旧中国的“实业救国”到新时代的“实业强国”。

“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是本分。本分,是一种远见。”7月29日,裕大华党委书记、董事长万由顺接受长江日报《在场》栏目专访时说,经百年之磨砺,积百年之荟萃,毓百年之精神,从历史深处走来,映照当下远见未来,这是裕大华的“时间誓言”。

02:10

01从“千人纱万人布”豹变智能工厂

听不见机器轰鸣,看不到工人穿梭,十万纱锭欢快地高速旋转。混棉、牵伸、再牵伸,工序有条不紊,加捻、输送、卷绕,自动运行。

记者现场看到的这一幕场景,每天出现在裕大华阳逻工厂全流程智能生产线。

裕大华智能化生产线。企业供图

“尽管市场萎缩、困难重重,但今年上半年仍创历史最好成绩。”站在车间门口,万由顺说。

继去年营收首次突破60亿元后,岁的裕大华今年逆势上扬,又迎来有史以来最好的上半年。

来之不易。上个世纪末纺织类国企“三年脱困”,裕大华压锭减员,铁锤“咚咚”砸烂纱锭。6年前,武汉国有纺织年营收尚不足10亿元,由于整体亏损,面临全军覆没风险。

困则变,因识变,而适变。年,裕大华与陷入困境的武汉一棉、江南集团、冰川集团,加起来近岁的4家企业整合重组,二次搬迁再创业。

裕大华生产的高档纱线进入国内第一方阵。见习记者彭泉锦摄

“再扛武汉纺织工业大旗,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万由顺回忆,短短数年,一步一个脚印:服饰公司、印染公司相继成立,前伸后延,向产业链后端、价值链高端转型。原料—纺纱—织造—印染—服装终端制品,完整的产业链布局,至此初步完成。

年裕大华整体从亏损转为盈利,以营收25亿元、利润万元喜迎建厂一百年。

百岁诞辰之年,裕大华6月宣布:

国内首条全“国产”十万锭全流程智能纺纱项目正式投产。

“3.36亿元!这无疑是一次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成功决策”,裕大华总经理田青说,原来1万锭生产线需要65名工人,现在减少到15人,运营成本降低14.85%。

从“千人纱万人布”到智能工厂,裕大华实现豹变。

田青介绍,纺织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往,不同工序之间运输纱线,工人们手拉肩扛。现在,全用运输机器人”。

切换赛道,告别过去“大路货”产品同质化竞争,高档纱线进入国内第一方阵。“前期生产的0多吨纯棉精梳纱,无一例投诉。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借道超车,稳存量、拓增量。”万由顺说,两年前,收购上海润联,弥补进出口贸易短板。去年初,裕大华冲进宜家全球供应链,抢抓国际国内双循环机遇,海外市场销售额从过去几百万元,快速增长到2亿多元。

02每一次豹变,都是一种本分

今年上半年,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市场共交付超过35.58万辆新车。其装载的汽车座套,就有来自裕大华旗下的博奇公司。

“这是博奇独有的专利产品,已进入奔驰、特斯拉等多个高端汽车品牌供应链。”万由顺说。

早在年,随着神龙公司生产的第一辆富康轿车走下生产线,“人棉布大王”裕大华洞察出商机,年组建公司进军汽车装饰布市场。

“无论是在全国最早开发人棉布,还是大力引进汽车装饰布生产线,一旦下决心做,就要做好。”

万由顺回忆。

国棉四厂的老大门。企业供图

几年后,市场上兴起大提花机。裕大华再次先试先行,率先将大提花技术应用到汽车装饰面料。一时间,裕大华生产的双面提花产品、针织天鹅绒产品供不应求。

恍如隔世。年,一份调查报告曾这样记载:裕华棉布“卖价常高出他厂出品数两以上……常有供不应求之势。”

时至今日,裕大华依然敏锐把握市场一线,产品研发推陈出新。

专注细分领域,裕大华生产的砂带基布,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立足高端产品,三年攻关研发的精梳纱线,进入国内高端纺织服装企业。

重启裕华纱厂。企业供图

聚焦技术创新,两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徐卫林科创工作站在裕大华组建成功,产学研一起打造智能纺织创新工作平台。

落户裕大华之前的短短5个月内,

徐卫林两次将武汉纺织技术送入浩瀚太空,一次上月球,一次上火星。

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对接价值链高端,倒逼自我成长。“从等市场到找市场,最大的不变就是豹变。”万由顺说,每一次的豹变都是一种本分,一种自觉,为了百年逐梦,成就更好的自己。

03一辈子守着纺织,不跳槽不改行

万由顺今年60岁,在裕大华已足足干满41年。

和他一样,不少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一辈子守着裕大华,没有跳过槽,没有改过行。

35秒的时间,接上10根细如发丝的纱线。

这手外人和同行佩服的绝活,46岁的“纺织工匠”、劳模鄢芙蓉不以为然,“没有技巧,就是本本分分,下苦功夫,练基本功”。

“哪怕有次离开的念头,也要给自己个留下来的理由。”

工作27年,她带出60多个徒弟。

“90后”骆艳玉是省市纺织模范女工,因为手比别人快,看的机器总比别人多一些,一个班下来差不多走了十公里。“在机台上梳理一缕缕细柔的白纱,就像梳理自己的秀发,特别幸福。”她说。

从鄢芙蓉、骆艳玉这群实实在在的工人中,诞生了60多名国家、省市劳动模范,成为裕大华恪守实业的一张名片。

裕大华逐梦百年。企业供图

按照国际流行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是一种平均寿命很短的组织。据斯坦福商学院一项研究发现,集团企业平均寿命为7年,中小微企业则不到3年。

百年裕大华,基业何以长青?万由顺的回答斩钉截铁:“梦想!以及一群为追逐梦想付出艰苦努力的裕大华人。”

“逐梦”两个红色大字,刻在裕大华青山总部院落,也刻在阳逻智能工厂生产车间。

逐梦之根在国家,筑梦之基是本分,裕大华与生俱来的实业本分。

建厂之初,从汉阳兵工厂运来3万方废铁渣,夯实厂基。“不另行经营其他业务,不买卖黄金白银,不买外汇,不进行商业投机……”约定独树一帜的经营根本方法。

年,裕华纱厂在武昌的一处荒滩诞生。企业供图

年夏,长江流域连续降雨月余,三镇平地水深三米,

五家纱厂被淹停产,唯有裕大华“水中生产”。

抗战时期,裕华纱厂西迁,冒战火相继在重庆和成都办厂。

国企“三年脱困”时期,裕大华压减过剩产能,分流部分员工,苦熬挺过。

整合重组后,上马十万锭全流程智能纺纱生产线,高效集成信息系统与国产装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对我国制造业26个行业和制造业强国做了对比分析后,前年底,中国工程院得出结论:5个行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纺织工业领先。

今年5月底,同样办刊百年的时装权威杂志《女装日报》,刊发有关中国洞察的文章,标题是:中国纺织业,从大到强。

细细一根纱,穿越一百年。万由顺说:“‘死脑筋’恪守本分,惟创新基业长青。

纺织业没有天花板,裕大华也没有天花板,将一直在场,初心在此。”

《在场》对话

裕大华党委书记、董事长万由顺

接受长江日报《在场》栏目专访

抗弯抗折韧性十足

裕大华党委书记、董事长万由顺接受长江日报《在场》栏目专访。见习记者彭泉锦摄

长江日报

:裕大华基业长青的原因是什么?

万由顺

:核心在人,在本分,在产品创新。一代又一代裕大华人不懈的努力,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才能在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长江日报

:有人评价,裕大华的“长寿”与其“保守”甚至“死脑筋”有关,你怎么看?

万由顺

:“保守”也好、“死脑筋”也罢,在我看来是量力而行的稳健,稳中求进的策略。

长江日报

:用一根纱形容裕大华,是什么?

万由顺

:精梳纱线。细、柔,但韧性十足,抗弯、抗折。一次次重新出发,仍百折不挠。

长江日报

:年营收从不到10亿元提升到60多亿元,这6年是如何做到的?

万由顺

:“前伸”,做大做强了贸易;“技改”,夯实提升了基础;“后延”,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战略的引领,产业链的协同,牢记本分的坚守,成就了裕大华的砥砺前行,转变为一家从纱到布,到印染、服装时尚,纺织全产业链布局完整的纺织服务商。

长江日报

:十万锭全流程智能纺纱生产线带来了什么?

万由顺

:影响力的提升、产品档次的升级、生产效率的提高、万锭用工的减少,较好规避了市场风险,经营质量得以大幅改善,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江日报

:执掌裕大华多年,最大的成就和遗憾是什么?

万由顺

:通过重组整合、改革创新,扛起了重振武汉纺织的旗帜,走上了转型升级发展的正确道路,这是裕大华的成就;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实施并没有完全如愿,壮志未酬,这是我个人的遗憾。

砥砺百年

起——扬帆起航

徐荣廷等人在武昌下新河选址,筹建裕华纱厂

改组新建裕华纺织股份公司

承——扩张发展

在石家庄筹建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在西安筹建大兴二厂

转——逆境重生

武昌裕华纱厂迁至重庆,成立重庆裕华纱厂

西安遭受日机轰炸,为保全设备,在四川广元新建广元大华纱厂

新建成都裕华纱厂

武昌裕华纱厂战后复工

武昌裕华纱厂、西安大华纱厂先后实施公私合营

年9月6日

毛泽东主席视察武昌裕华纱厂

武昌裕华纱厂改制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更名为武汉第四棉纺织厂

合——勇立潮头

武汉第四棉纺织厂实施股份制改造,成立武汉裕大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武汉冰川集团,组建武汉博奇汽车装饰布有限公司

从武昌搬迁至蔡甸,成立裕泰华商贸有限公司,进入纺织原料市场

再升级——布局产业链

整合江南集团、一棉,成立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武汉裕大华服饰有限公司

组建湖北裕大华华立染织有限公司

十万锭全流程智能纺纱项目正式投产

收购上海润联公司

学者洞见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教授沈祥胜:

百年裕大华,可以用“老树发新枝”来形容,“本分”与“求变”是百年裕大华最可贵的企业精神。

实实在在做实业是“本分”,是老本行,而不是脱实向虚;从量变到质变的“求变”过程,体现出强烈的历史主动,不是一味地走老路,也不是简单的产品量产化。裕大华主动进行产品转向与产业转型,生产设备更加智能化,产品定位更加年轻化、时尚化。

长江日报出品采写:记者郑良中李琴视频:长江财经传媒出品编辑:程佳怡校对:王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46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