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C英国工业革命棉纺织工业特辑

北京皮肤科中医医院 http://m.39.net/pf/a_4322698.html

在上文的殖民一章中,我们提到过:17世纪60年代的棉纺织业是一个依赖密集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以手工工场作为生产方式。当时逐渐升高的工资,高价的劳动力,提高了手工工场的生产成本,限制工场进行增加产量以获取更高利润。

当合法对殖民地倾销商品,棉纺织业的市场近乎无限的扩大时,手工工场主们无法大幅度增加商品产量和工场规模,难以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当时英国国内市场中占据主要部分的是毛织品,而棉纺织品尚属于新兴产业,市场小。因为有毛织品这一替代品的存在,又因为与印度当地手工作坊的棉纺工业的竞争,增大了棉纺织业的需求价格弹性(PED)。所以,若是工场抬高价格,其需求的减少会远大于价格的抬高,使得工场收益大大减少。

因此,棉纺织业无法通过抬高价格来限制需求。同样,尽管工场场主拥有足够的金融资本,整个棉纺织行业的生产受限于较高的成本曲线,即使扩大生产规模,每一次生产规模的扩大都消耗了过高的成本。

生产成本曲线

幸运的是,喷涌而出的机械科技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拯救了整个棉纺织行业。

年,机械师约翰?凯伊首先发明飞梭,提高织布效率一倍。织布革新以后,造成织与纺的矛盾,从而出现了长期的“纱荒”。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纱机,即珍妮纺纱机。它能同时纺16—18个纱锭,提高了工效15倍,初步解决了织与纺的矛盾。

但是珍妮机也有缺点:它是用人力转动,纺的纱细、易断而不结实。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制造了水力纺纱机。从此,机器转动不再用人力。水力纺纱机纺的纱,韧而粗,可作经线。由于它使用水力,必须靠河边新建厂房。年,克隆福得建立了第一座棉纱厂,雇佣了个工人。自这时起,近代机器工厂时代正式开始。为了解决纱粗的问题,年青年工人赛米尔?克隆普顿综合了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的优点,发明了骡机,又称综合精纱机。骡机同时能转动—个纱锭,极大地提高了工效,而且它纺出的纱又精细又结实。纺纱机的不断发明和改进,出现棉纱过剩,这样又推动了织布机的发明。

年,工程师埃地蒙特?卡特莱特制成了水力织布机,提高了工效40倍。年,英国建立了第一个织布厂。随着棉纺织机器的发明、改进和使用,与此有关的工序也不断革新和机械化。如净棉机、梳棉机、漂自机、整染机等,都先后发明和广泛使用。这样,棉纺织工业整个系统都实现了机械化。

棉纺织工厂

尽管购置机器的初期需要大量金融资本,但是机器带来的惊为天人的生产效率带来了更高的收益。生产力的提高驱使生产成本曲线向右平移,因此,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率都得到了提升。同时。成本增速放缓,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工场最大供应潜能。

同时,由于当时的英国拥有廉价且高效率的能源煤炭来替换原有的木炭,也使得机器的使用成本大大降低。

从长期视角来看,工厂通过购置机器来代替人力,以降低劳动成本,降低总生产成本。同时,由于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商品供应量能够逐渐满足市场需求,工厂能够用提高的利润进行二次投资,进一步扩大生产,形成了一个积极增长的循环。

另外,棉纺织业一开始属于新兴的轻工业产业,产业规模较小,使用机器替代人力的成本较低,所需资本较少,投资发展空间较大,投资回报率也相对客观,从而吸引了资本家的资本投资;而棉纺织业发展的规模也在这一大“催化剂”的帮助下茁壮成长,在19世纪初完成了工业化,逐渐成为了资本密集型产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1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