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养蚕纺织印染的国家是中国,织染

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70621/5476801.html

本文系作者拥抱的时候觉得温暖的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

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纺织、印染的国家是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织染工艺都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正所谓“锦绣中华,衣被天下”,历史悠久的织染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让人动容。汉朝时,产自中国的棉、麻、丝绸等各种纺织品就经由陆路、水路传入世界各地,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物质文明进步。纺织工艺的历史溯源。最初,我们的先祖为了遮风避寒,用柔软的树叶、兽皮遮体。随着渔猎社会的到来,先祖掌握了搓绳子的技能为之后纺纱这一技能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妇女在养蚕

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末期,编结、缝缀等技艺都相继出现,先民打猎后,会将各种鸟兽的羽毛、毛皮等收藏起来,通过搓、绩、编、织等手段的加工,最终制作成了简陋的衣服。考古学家在北京房山周口店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石锥,这是当时原始人使用的工具;山顶洞人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考古学家在那里发现了长度约为80毫米、宽度约为3毫米的骨针,针身细腻光滑,针尖尖锐锋利,还有一个小而精致的针眼。有的考古学家指出,当时,山顶洞人就是利用骨针来编织的,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早的编织工具。

骨针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逐渐定居下来,出现了许多村落,原始模式的农牧业也随之出现。人们对于衣食住行的需求日益强烈。当时、“男耕女织“这一原始的分工模式已经初现雏形,养蚕抽丝、养羊取毛等手工生产方式也相继出现。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还出现了一系列相应的用于纺纱、织布的工具。考古发掘的结果显示,中国丝织的起源可以一直回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南郑州青台遗址距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考古学家在那里发现了最古老的丝帛遗物。

男耕女织绘图

吴兴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距今已有大约年的历史,考古学家在那里发现了丝织品的残片,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丝织技术其实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新石器时期,中原一带的人们采摘各种植物纤维作为原料,用来纺纱织布,与此同时,幅员辽阔的牧区妇女,则开始利用包括羊毛在内的各种兽毛进行纺织。年,一块毛毯残片和一块毛布从青海都兰诺木洪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可见,多年以前,牧区的原始族群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毛纺织的技术。

纺织机

到了周朝,中原一带的毛织品生产已经比较发达,据说,人们会给兽毛织物染上各种斑斓的色彩制作成衣服。根据《史记西南夷列传》的有关记载,到了汉朝,地处西南地区的兄弟民族也开始利用五颜六色的毛纱纺织成各种毛织品,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新疆古楼兰汉代遗址还曾经出土过一块“缂毛”织物,说明当时兄弟民族的毛纺织工艺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古时候,也将毛织的衣料称为布,根据《略》一书的记载:“大秦国出细布,有织成细布者,用水羊毳,名曰海西布”。

缂毛织物

其实,指的就是现在的毛呢。宋朝时,诗人黄庭坚有一句诗是“寒赠紫陀尼”,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早的将毛织品称为“呢”的记载了。古时候,我国毛织品原料众多,主要包括羊毛、兔毛、驼毛等。毛布除了可以用来做衣服,还可以用来制作各式各样的日用品,比如毛毯、帽子、鞋袜、围巾等,尤其是各式各样的毛毯,质地厚实,图案繁复,在很早之前,就成为了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在中国众多纺织原料之中,棉花算得上是后起之秀。根据文献记载以及出土的棉纺织品证实,比起中原地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种植棉花、发展棉纺织技术的历史更加悠久。

古代服饰

汉朝时,棉纺织品在中原一带还是稀罕物,到了宋朝,中原与边疆往来密切,棉花种植技术与棉纺织技术也随之传入中原一带。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意识到棉花具有轻薄透气、柔软保暖的作用,是用来纺织的优质原料。从元朝开始,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重视发展棉花种植、棉纺织,积极推动老百姓种植棉花纺织成纱,还组织专人编撰、出版了相关书籍,向老百姓普及种植棉花的技术知识。到了明朝,比起麻、毛、丝的产量,棉花早已后来者居上,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纺织原料,就像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所写的:“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也就是说,当时全国各地都在种植棉花,发展棉纺织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64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