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研读:产业集群的溢出扩散机制和产业链延伸机制——所谓溢出机制,是指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使得集群内企业可以通过共享原材料、基础设施、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这种溢出分为物理溢出和智力溢出两类。扩散机制是指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对所在区域经济社会的综合影响。
经济方面主要是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社会方面主要是带动社会就业增加,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育企业家队伍等。例如,浙江桐乡羊毛衫产业集群目前是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日产百万衣”,销往全国及世界各地,羊毛衫产量占到全国的60%以上。
羊毛衫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过去二三十年,桐乡市濮院镇的羊毛衫市场已经孕育出了一条涵盖纺纱、编织、印染、后整理、辅料、机械制造、检验检测、包装、科技服务、市场交易等的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带动了物流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人口只有1万的桐乡乌镇年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业产值占到全镇经济总量的50%以上。
今后,该产业集群面临的挑战是必须加快羊毛衫产业的转型升级,因为针织加工业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过度的竞争可能导致“柠檬市场”现象显现;企业之间技术和信息一体化,将导致相互依赖性和技术创新的惰性增强。当产业集群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很可能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导致整个集群衰落。
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延伸机制:
一般地,伴随着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都会产生集群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延伸。纵向延伸是指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和加深的趋势,横向延伸则是向主导产业的关联产业和支撑产业扩展的过程。这两者的融合最终表现为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发展壮大。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的丝绸纺织业集群,随着丝绸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集种桑、养蚕、缫丝和聚酯切片、纺丝、织造、印染、后整理、服装、服饰为一体的纵向丝绸纺织生产链和从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到市场集散、外贸、物流、信息配套的横向丝绸纺织产业网络,成为我国主要的丝绸纺织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产品集散地,为吴江市赢得了“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美誉。
但是,在当前的宏观经济新常态下,吴江丝绸纺织业也面临着国际产业转移的挑战,劳动力成本上升、中低档纺织产品产能过剩、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困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个产业集群辉煌的背后往往潜伏着风险与危机,随着产业链的延伸,风险爆发的概率也在增加。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面临资源、技术、市场和政策风险。产业链风险管理理论强调,应该不断增强产业链的柔性和弹性,以增强产业集群的抗风险能力。
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预警的目标任务概括起来,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预警管理的目标任务是以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与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演变规律为对象,对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进行检测与评价,分析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的本质特征,确立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预警管理的机制、体制和方法,并制定有效的预控措施,防范与化解风险。
一、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预警管理的目标
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预警管理的目标是构建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的预警管理机制与管理体制,设计预警管理的方法,采取必要的预控与矫正措施,防止网络结构风险的产生与积累导致产业集群竞争力下降,甚至走向衰亡,目的是促进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预警管理的目标包括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四个方面:预警管理机制、预警管理体制、预警管理方法和预警指标体系。
首先,构建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的预警管理机制,就是要明确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预警管理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动力机制和运行机理,而且要依靠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和职能完备的组织体系来保障和实现;其次,构建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预警管理体制,就是要涵盖产业集群网络系统中的所有主体和社会组织,明确各自的组织职能、运行方式和监控体系,各方联动、形成合力,以确保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预警管理目标的实现和管理机制的落实。
再次,设计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预警管理方法,主要包括预警信息的搜集与处理方法、集群风险的评价方法、预警信号的发布和预控对策的制定等。预警管理方法是实现预警目标的主要手段和措施,也是预警管理体系有效运转、发挥职能的工作方法。最后,构建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是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预警管理的定量基础,构建科学可行的预警指标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也是主要难点,既要有科学性、完备性,也要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本研究将以浙江省典型产业集群为例,对构建的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实证检验。
二、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预警管理的任务
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预警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并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采取预控与矫正措施,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具体分析,其主要任务有监测预警信息、评价集群风险、发布预警信号和制定预控对策四个方面。
(一)监测预警信息。预警信息监测是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预警管理的首要任务和基础环节。根据本研究前面对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分析,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涉及多个社会经济组织,很多情况下又是跨行政区的,所以,反映产业集群的运行状态和基础数据较难获得,必须建立完备的信息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反映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数据,对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系统状况及时做出全面而客观的描述和概括。信息监测的目的是为分析和评价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提供原始资料和基本依据。关于检测系统的运行机理和组织职能,将在后面的章节分别阐述。
(二)评价集群风险。评价集群风险是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预警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环节。预警信息只是原始数据,必须采取正确的评价方法,科学地设计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的评价指标,根据监测和搜集到的产业集群网络系统信息和数据,对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风险进行科学评价。风险评价是进行预警干预和制定预警对策的定量依据,直接关系到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预警管理的成效。其中,关键的环节是确立正确的评价方法,选择科学的预警指标体系。
(三)发布预警信号。发布预警信号是实现产业集群风险预警功能的主要手段。预警信号是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产业集群风险水平以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此作为制定预控对策和风险干预措施的直接依据。预警信号要易于识别,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分级。通过预警信号的提示,可以对不同的产业集群进行比较分析,分别采取不同的预警措施。发布预警信号的具体准则和方法将在第五章论述预警管理方法时具体介绍。
(四)制定预控对策制定预控对策是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预警管理的最终目的和最后环节。只有通过一定的矫正和预控措施,才能实现预防和控制风险、不断提高集群竞争力、避免产业集群衰亡的目标。采取的干预和矫正措施要依据产业集群自身的特性,遵循其成长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要注意对不同的产业集群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预控对策的制定方法,虽然不可能提供一个理想的统一模式,但是,可以根据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和特性把握几个方面的切入点。这些在后面论及预警管理方法时将会具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