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锦2000年延绵历史,她们用双手织造华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pf.39.net/xwdt/180722/6410197.html
“苎幅参文秀,花技织均匀,蛮乡推髻女,亦有巧手人。”这首在侗族地区广为流传的赞赏诗,是清乾隆年间,邑人张应诏来到侗乡后所见有感,描述的就是独具特色,美丽精妙的侗锦。侗锦的历史可以追朔到春秋战国以至汉代,侗族女性通过母女或近亲代代相传,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年,侗锦制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展示中国“女织”文化的活化石。(侗锦织造)用木棉线染成五色织造而成的侗锦,质粗有文彩,亦有花木禽兽各样,精者甲他那,冻之水不败,渍之油不污。手工侗锦的工艺极为复杂,要经过轧棉、纺纱、染纱、绞纱、绞经、排经、织锦等十多道工序。一位技艺熟练的侗族织女从早到晚也只能织一寸而已,看似寻常的侗锦,其实是一段段侗族女人的锦绣年华。侗锦编织工艺中最难的是数纱。千丝万缕的丝线必须一根根数好、排好,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纺出的图案会失真,锦面会不平整。当你跨进侗家那高高的门坎时,会发现这里每家每户都摆有木制土布机,这就是侗族妇女用来织锦的机器。侗族人家生有女儿,母亲教给女儿的第一门手艺就是织锦,女孩子一般从十几岁就开始学织锦,出嫁时家人会给她送一套木制土布机作为嫁妆,让她到夫家给全家人织锦,当了母亲后,又把织锦技艺传给下一代,如此代代相传。侗锦上编织的图案包罗万象,从宇宙间的日月星辰、山川流水,到自然界中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无论侗锦的图案如何变幻,每一个纹样在安静地讲述侗族人自己的故事,并赋予其美好的寓意。(侗锦传承人粟田梅)出身于侗寨的粟田梅是侗锦的代表性传承人,她与侗锦相伴已经有50多年。“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少时,每晚伴着母亲的织声入睡,12岁随母研习侗锦,15岁就能独立完成全套编织技术。(粟田梅作品:侗锦凤图方巾)凭借着出色的纺织技艺,年,粟田梅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为“中国优秀织锦工艺传承人”,年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粟田梅指导年轻织娘编织)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一精细的手工技艺,除了将侗锦织造技艺传承给子女及同村人外,粟田梅参与了通道县文化局组织的侗锦织造技艺培训课,亲自担任教学老师,一丝不苟的献身于侗锦织造技艺。(粟田梅作品:六色侗锦)脚踏手捋,飞梭走线,每一张经纬交错的侗锦都如同侗族女人娓娓道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她们用灵巧的双手织造出传承千年的华彩霓裳,织造出五彩斑斓的美好生活。无论你是喜欢收藏的还是喜欢工匠作品的,都推荐你添加:非遗世家(feiyivip),我们每天都会不停的输出对匠粉们的精神食粮,如果文章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希望你给我们评论提出,匠粉期待你宝贵的意见!为了让身边更多人了解非遗,欢迎转发匠粉此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972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