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记载中的穿青人服饰
朱 燚
服饰是一族群区别与另一族群的最明显的外部文化特征之一。
穿青人,聚居纳雍、织金的“人们共同体”,普遍着汉装,但根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及调查,穿青人是有其独特服饰的。后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穿青人古老服饰在历史烟尘中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然而,居住在某些边远地带的穿青人仍然牢牢地保留着她们传统的古老服饰。
在穿青人的服饰中,妇女服饰最有特点,也最能代表该族群的服饰特征。穿青妇女梳“三把头”,戴大钩耳环、银手镯和戒指,穿大袖滚花青衣,即“三节袖两节衣”。拴大腰带,系青色围腰,着青色长裙(或裤),扎青色裹脚(绑腿),喜穿细耳草鞋和云勾反鼻花鞋。
所谓三节衣,两节袖的花衣服。即衣身用青蓝二色的布接连拼凑而成,上节青色至腰。下节蓝色至小腿。衣脚用寸许宽的白布镶边,衣襟镶寸许宽的云勾花边;衣袖的主袖之外套两层活动套袖,一层比一层短,袖口大,外面套肩袖口更大,形如古代武士的护肩甲。每一层袖口均绣有云勾花边,看去如三节连成;衣袖是活动的,有二三层,穿时钉上,翻二留一或全翻于肩上,故有反托肩或外托肩之称。(穿青人姑娘的服饰与穿青妇女的服饰不同之处是:不用青蓝二色连接,用全青色或全蓝色,白布镶边,云勾花边镶衣襟,白布或云勾花边镶袖口,衣袖不上套袖)。
由于“三节袖两节衣”较为宽大,不便于劳作,因此穿青妇女还习惯扎青色腰带。穿青妇女为了不弄脏她们精心缝制的衣服,往往要在胸前系上围腰。围腰用纯青布制成,围腰带则用青布和白布缝制,带尾垂长须。
除了细耳草鞋外,穿青妇女亦备有云勾反鼻花鞋,以供走亲访友之用。云勾反鼻花鞋分为钩钩鞋、包包鞋和尖尖鞋三种。钩钩鞋由绣有块状云勾花边的鞋帮、尖且向后弯的鞋头及用兰布制的鞋筒合成,多为老年妇女穿。尖尖鞋形状似于钩钩鞋,但鞋头尖而不弯,且无鞋筒、底薄,更为轻便,多为中、青年妇女穿用。包包鞋由不绣花边的鞋帮和绣有云勾图案的鞋头组成,鞋头既不尖也不向后弯,呈“包包”(圆)状,多为未婚少女穿着。
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文献中记载的穿青人所穿服饰多为自织、自染和自缝。她们每一户均有自己的麻园地栽种苎麻,都有自己的染缸,每一位穿青妇女都是纺纱织布的好手,都能用自制的青靛将白色的麻布染成素洁的青布并缝制成与众不同的衣服,还能在上面绣以精美的反云勾花边。这些精美的服饰既是穿青妇女聪明勤劳的写照,也是穿青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由于她们的服饰以青色为主色,因此她们自称“穿青人”,有“穿青色衣服的人”的意思。
解放后,穿青人服饰已完全失去了原有的穿青民族文化元素。
注:摘自《纳雍报》(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