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蒋介石带记者团队来到延安,与

导语: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蒋介石率领着众多国民党高官来到延安革命根据地,此时胡宗南早已带领着许多官员在这里等候。胡宗南为了讨好蒋介石,特地组织了当地许多老百姓手捧鲜花欢迎蒋介石来延安。

其实欢迎的队伍都是有国民党的士兵假扮而成,因为在延安当地的老百姓都十分反感这位国民党首领,蒋介石的这一次延安之行仅仅持续了一天就匆匆离开,之后蒋介石还说过“这一天令我终身难忘”。

蒋介石此次延安之行可不是一次随随便便的出行,而是带着一定的政治目的,在当时的中国,蒋介石早已经为发动内战作出了充足的准备。

中国一共有三个比较重要的根据地,一个是东北地区,这可是重工业基地,另一个是山东,剩下的一个就是延安革命根据地,蒋介石此时可是拥兵五百万,武器装备也都是先进的飞机大炮,反观我党军队仅仅只有小米加步枪,甚至有许多将士们都分不到一把步枪。

在东北地区,杜聿明依靠着先进的武器装备早已经将粟裕赶到松花江北部,要是在追着粟裕打,那么我党的军队也只有前往苏联避难了。而山东地区的我党军队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攻击,蒋介石在此时可谓是如日中天,不过好在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对国民党的军队横插一刀,牵制住了大批量的国民党军队。

此时仅仅剩下一个陕甘宁地区,这里是共产党的政治中心,蒋介石这一次访问延安也正是为了向世人展示国民党现在正在追着共产党打,我们已经到了共产党的根据地。蒋介石此次前来带领着大量的媒体记者,原本计划将共产党的生存状况进行播放,并且借机诋毁共产党的声誉,但是当他们来到延安时,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惊。

堂堂一个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竟然连一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许多共产党高官居住的地方都是破旧的窑洞,连毛主席居住的地方也仅仅是放了几张简单的桌子和板凳。眼看着在这里找不到能够诋毁共产党的证据,于是蒋介石率领着记者们来到民间,希望能够通过老百姓的嘴找到一些诋毁共产党的证据。

当他们来到一个田地前,看到一位老农在地里干活,蒋介石问到“你们在地头放的这些机器是做什么用的“,这位农民回答道“这是用来纺纱的,你旁边的那一个就是毛主席的纺纱机器”。这句话令蒋介石感到震惊,他说“毛泽东还会亲自纺纱?”

这位农民回答道“毛主席不仅会纺纱,而且还带领着我们一起纺纱,工作不忙的时候他还回来地里帮我们干活“,蒋介石说“你见过毛泽东?”,老农民笑了笑说道“我要没见过毛泽东怎么会知道她能纺纱?又怎么会知道他在地里干活“,蒋介石真的不敢相信,共产党竟然能够和当地的百姓生存的如此融洽。

这几句话说的蒋介石哑口无言,他不相信作为共产党的最高领袖竟然还会亲自到田间地头进行劳作,甚至还要承担一些纺纱的任务。之后蒋介石又来到抗日大学参观,这里的环境与黄埔军校实在相差太远,学员们学习的教室只是一个破旧的窑洞,虽然破旧但是摆放的却特别整齐,在这里甚至连一块像样的黑板都没有,粉笔也都是七零八碎的粉笔头。

延安的一幕幕令蒋介石感到害怕,他深知共产党军队的精神之顽强,仅仅在这里居住了一个晚上之后蒋介石就率领着手下的将士们匆忙的离开延安。

他明白,共产党军队是一支特别的军事组织,如果再不进行阻止,那么共产党的军队将会越来越强大,于是蒋介石发动了皖南事变,面对如此情况,在延安地区的共产党军队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南泥湾活动,延安地区靠着自给自足完全能够满足军队需求。

之后在国共内战的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也逐渐由主动转为被动,随着局势的变幻,许多城市都相继被解放,直到年底,蒋介石败退至台湾,蒋介石深知共产党军队的精神力量,他知道虽然共产党军队的武器装备落后,但是他们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却是国民党军队一辈子都学不来的,所以国民党败退台湾,早已经是定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32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