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工业巨子张士平的奋斗简史华商韬略

白癫疯游泳 http://m.39.net/pf/a_12210711.html

他在这里,已是永远的存在。

文/华商韬略出品人毕亚军

当75岁的任正非又在最困难的时刻爆发最大的力量,比他小两岁,但比他早6年创业的张士平,永别了他的奋斗、他的热爱,以及他所奋斗、他所热爱的一切:于5月23日,在医院与世长辞。

这位曾被城里人呼喊“乡巴佬,滚回去”的初中生,用30多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踏实和勤恳、鸡蛋里都要挑出骨头的精益求精与专注钻研,以及不行再来还不行还来的愚公移山之志和永无止境的进取,在黄河岸的一个小镇硬造出一家世界强企业,在两大全球性低迷的行业里活拼成全世界最会赚钱的人,也写下一代乡土企业家史诗般的传奇。

山东邹平魏桥,一个黄河岸边的普通小镇,是张士平走向世界的起点,也是他争霸世界之后的归宿。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从扛百斤重的棉花包开始自己的奋斗人生,以凭空造出两大全球最赚钱企业成为全球业界高光人物,然后以在故土的安然离世,划上堪称曲折坎坷,也是波澜壮阔人生的终点。

年被提拔为镇油棉厂厂长,是张士平人生的第一个大拐点,在此之前,他已做了17年的苦力。

读书时一直是班干部的张士平,历来争强好胜,喜欢在自己参与的事情里争第一。邹平盛产棉花,棉油厂很多,他接管的却是最烂的一个。面对这个局面,他一上任就主动进攻,立志做到比所有人都要好。

当时的主旋律还是计划经济,国家对棉花管制严格,油棉厂只做收棉花、加工棉花、卖棉花的生意,一到收购旺季忙不过来,但旺季一过就全厂无所事事。张士平的第一招是打破传统,让大家天天有活干、有钱挣。

适逢国家放开粮油生产管制,油棉厂有榨油机,可以用于榨油。于是,他把生产从棉花加工拓展到大豆、花生等油料加工,成为全行业第一个进入产油的人。

这一转,张士平把生产排得工人都喘不过气来。同时,他还打破大锅饭,悄悄实施超定额计件工资制度,让舍得干的人拿到更多。

积极性和产能呼呼呼地上来了,他又打破几乎所有企业都等人上门采购的惯例,大力推动上门推销,把很多原本属于别人的生意都抢到了自己的碗里。

这些突破,让工厂效益一日千里。3年内,这个乡镇作坊就变成了全国油麻行业利润最大的工厂,也是全国供销工业的利润第一名。

年,张士平被选为全国商业劳动模范,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李鹏总理的亲自嘉奖。这也是他第一次到北京。

就在张士平登上人生高峰的同时,危机也出现了。年,全国棉花行业萧条,大量的棉花卖不出去,张士平再去纺织厂推销,对方连门都不让进。这刺激他重新思考这盘生意,然后进入到新领域:自己搞纺织。

之后,张士平陆续进入毛纤、纺纱和织布领域,一边向纺织加工大步前进,一边抓住国企改革的机遇,将油棉厂改制成了自己控股、国有参与的魏桥创业集团,不断从产业和产权争取到更大的主动权。

更重要的,张士平在过程中对棉纺行业的发展作了深刻的检讨,结论是:这是一个大规模、低成本、好品质才可以生存的行业。

看准之后,他开始“闷着劲扩大规模,压缩成本,一路往前冲”。当时的环境也为他提供了便利,先是大量纺织企业经营难继,给了他收购兼并的机会,再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闲置,为他源源不断输送工人。

“不管谁,看到这个生产力都会有扩张的冲动。”他在接受访问时这样回忆。

在规模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低的强大优势下,张士平只用10年时间,就把魏桥的规模和成本做到了全国无敌手。

中国加入WTO之后,他又把握机会,进一步加快规模扩张,到年,他已把魏桥干成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产品覆盖欧美、日、韩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张士平还进入服装生产领域,不但拉长产业链,还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他与人合资成立大型服装企业,生产男装、女装、休闲装、运动装、迷彩服等几乎所有产品,并从贴牌加工一直干到自主品牌。

让世界真正认识到张士平厉害的并不是纺织,而是他顺便做出来的一个新生意。

上半年,魏桥旗下的中国宏桥集团以大约万吨的铝产量,成为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商,而且实现净利润超过30%的增长达27亿人民币。虽然后来中国政府主导央企中国铝业展开重组并在规模上超过宏桥,但宏桥依然是全球最有竞争力的铝业公司,高盛甚至称它是全球铝业中唯一还在赚钱的公司。

宏桥就是张士平顺便做出来的那个新生意,甚至可以说是他被逼出来的创造力。有句话叫困难是晋级的垫脚石,张士平这个案例,是这句话的好例证。

棉纺企业是用电大户,魏桥一路扩张,一路被电困扰。尤其电力紧张时的拉闸限电,更是直接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不甘心受制于电的张士平,为掌握生产的主动权,于年成立了自己的电厂,搞出个热电联产模式,之后又不断新增产能,既解决了电力供应,也把电力成本做到比国家电网低出三分之一,进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纺织主业的竞争力。

自己有了电厂,有了价格很低的电力供应,张士平开始寻思,何利用这个一般人没有的优势,发展出其他的优势产业。研究来研究去,他看上了电解铝。在电解铝产业,电力成本占到全部生产成本的比例高达45%左右。张士平相信,这45%的低成本保证,能让他把电解铝做到光是成本就让对手没戏的水平。

年,张士平成立了“魏桥铝业”(中国宏桥),主攻电解铝,并在此后像当初发展纺织业一样一路狂奔,不到15年就坐上全球铝业的把头交椅。尤其最近这些年,他更刻意缩小纺织的规模,加大铝业的扩张,几乎每年都在大干快上。而业内估计,他每投资1万吨电解铝的成本只有竞争对手的二分之一。

在铝产业,张士平也是不断拉长产业链,从鱼头一直吃到鱼尾。年进入氧化铝领域;年进入高精铝板带箔、新材料领域;年进入采矿领域……不到10年的功夫,他就把魏桥铝业建成一个独立而完整的铝产业的王国。

如今,在魏桥,已经可以做到铝矿石进厂,铝水不落地,经过电解铝、氧化铝,再到铝材厂,直接出来汽车轮毂、铝箔、铝板的全产业闭环生产。因为建立了如此完整并紧密配合的生产线,张士平还做到了五个公认的行业之最:技术最先进、最节能、最环保、用工最少、投资最低。

更令人惊讶的是,张士平还搞定一个制约中国铝业几十年的大问题。

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铝矿资源稀缺国。包括中国铝业在内众的多企业都试图解决这个资源瓶颈。其中,中国铝业曾动用亿美元获得世界最大铝土矿公司力拓9.8%的股权,试图曲线救国获得其铝矿资源;中电投也曾在几内亚一期投资亿元建设年产能约万吨的铝矾土矿厂。但到今天,前者的投资几乎竹篮打水,后者的项目可以说还连铝毛都还没见到。

可张士平,只用2亿美元,不到一年时间,就在几内亚搞起一座大型铝矿厂,而且把铝矿从几内亚运到了魏桥,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把铝土矿石运回来。”魏桥官方数据显示,公司在几内亚的矿山项目,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矿区,也给魏桥的成本优势再添助力。

“绝大部分精力、财力、物力和人力,包括科研人员,专注到铝产品、铝用品上去。”在其努力下,魏桥现在从汽车用铝、电子用铝,到医药用铝,以及各种包装用铝全都可以做,而且越做越高精尖,全球90%的苹果手机壳体所用的铝板材料都是出自中国宏桥的工厂。

于是,铝业成为魏桥超越纺织业的龙头产业,用40%的员工为集团贡献将近70%的销售收入、利润和税收。而且无论行业萧条还是景气,都仿佛独立行业之外,持续保持着一枝独秀的业绩。年,张士平还在印尼兴建了一个百万吨产能的铝业项目,也是中国第一家在海外的氧化铝厂,目前也已经竣工。

在纺织、铝业的拱卫下,魏桥也成为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王国,拥有10个大型生产基地,超过16万员工,厂区还设有幼儿园,医院等社会公共资源和设施。

目前,魏桥的纺织、铝业两大产业都已在香港上市。根据财报披露,张士平家族合计持有整个魏桥接近49%的股份,这也让其长期稳坐山东首富的宝座。

纺织、火电、铝行业,都是行业性亏损的大户。张士平身在三个行业,不但活下来,而且活得很潇洒。这是他一直相信市场、相信成本、相信品质的结果。

虽然每年多亿人民币的大生意,至今依然聚集在魏桥这样一个小镇,张士平的大多数时间也都在这个小镇上,但在决定大干纺织之初,他一抬眼看到的就是全人类需求和市场,这是他能在一个小镇把两大产业盘成世界之最的基石。

张士平相信,只要你能做出比别人更便宜更好,而且是人们生产生活必须的东西,你就一定能够活下去。在他心中,区别企业家高低的,不是看市场好的时候他怎么做,而要看他能不能在市场低谷的时把握机会,以弱胜强,或者强者更强。而他自己,一直都是在低谷大胆抄底,继而在复苏中享受市场的那个人。

因为相信全世界的人不可能不穿衣服,张士平在纺织业的低迷中,把规模越做越大,成本越搞越小,直到成为全世界棉纺业的绝对老大。即使国家一度出台政策限制纺织企业的扩张,他抄底做大的决心也未曾动摇。有人问,你这么干,有把握吗?他回答,好东西,总会有用得上的时候,而政策总是会变的。

因为相信即使你不让我卖电,我自己也可以养活电厂,而电是有价值的,张士平在博弈中,欣然接受政府电厂不给自己供电的威胁,不但获得“我不是吹牛,我们从来没有出过停电事故”的成绩,而且还搞出个民营电厂电价比国家电网便宜1/3的大新闻,引起全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71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