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那么多国家,有穷有富。穷的国家各有各的原因,而富的国家基本只有两种:资源型国家和工业型国家。国土底下埋的资源是天生的,没有办法通过后天努力获得。而工业化国家,无一不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发展起来的。那么,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都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第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抢殖民地。殖民地有两大功能,一个是供应原材料,二是提供商品倾销市场。今天的G7或者G8都干过。不是其中的,比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也干过。加拿大当时还大英帝国,就暂且算进英国的历史吧。一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列强们为了争抢世界地盘而打的。
第二点共同,就是高关税。英国崛起的时候,荷兰是时任扛把子。前任是上面提到的两颗牙。由于荷兰、法国都是欧洲强国,英国发展工业必须保护内部市场,以免成熟之前就被人竞争干掉。同时,那个时代也是重商主义盛行的时代,大家都搞高关税。
后来美国崛起,南北战争打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帝南方和北方对关税的需求不一样。北方是工业经济,相对当时的老大英国而言,竞争力还不够,因此需要高关税保护幼小的本土企业。南方是农业经济,生活用品靠进口,挣钱靠农产品主要是棉花出口,必然要求低关税。因此,可见工业化对自家关税的要求都是高度一致的:高,强大之前一定要高。
民国时代我们的工业就搞不起来,关税低啊,洋货便宜,二三十年代民族企业基本上都没有办法搞工业,只能维持纺织业这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了。
第三点共同,是那个时代特殊的一点:低工资、低劳动保障。工资低可以降低成本;低劳动保障既可以提升产值(比如一天干十几个小时、雇佣童工等等),同时也能降低成本。高收入(或者正常收入)加上低成本,就让资本家利润最大化。利润大了,就有两件重要事情可以做:一是投入扩大再生产、扩大工业规模;二是有资本投入生产技术改进、促进科技发展。
英国就是典型的对别人狠、对自己人更狠。英国民众在十八世纪工资极低,哪怕后来过了一百年到时代,英国平民据说过得比大清平民还惨。外部有北美和印度殖民地的原材料加市场,内部有关税壁垒加上低工资低保障,这直接提供英国资本家足够的利润投入扩大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改进,间接促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
如果没有足够的利润,英国人是不可能在十八世纪搞出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的,至少时间上要拖后很久。美国也一样,据说美国制造的第一批全自动重机枪,不是卖给美军的,而是卖给资本家镇压工人罢工的。
因此,马克思说,资本都带着血,就是那个时代的写照。没有那样的积累过程,那个时代的任何国家都是难以完成工业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