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发展不仅在西方社会曾经产生过,同样在中国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类似的现象。但是由于中国社会的种种原因,使得中国社会的资本主义萌芽并没有彻底地发展起来。
但是西方社会使得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了起来,最典型的两个时期是英国和中国的明朝时期。那么中国的明朝时期的资本萌芽,与英国社会的资本主义萌芽两者之间有何不同,或者说两者之间究竟有怎样的联系?
一、英国和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有类似的因素
1.英国和明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生的时间大致是相同的
英国和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得比较显著,都是在大概13世纪~17世纪这个时间段,并没有相差太多的时间。可想而知,当时的一个主要背景也是相同的。
英国和明朝时期的资本主义大都是在农业国的发展基础上建立而来的。马克思曾经说过,当一个社会形态进化到另一个社会形态,需要将前一个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全部使用干净,那么才能进化到下一个社会形态。
对于当时的英国和明朝来说的确如此,两国在农业上都是一个比较充分利用的国家。英国当时的农业发展是十分好的,并且当时英国从事农业的人数占了全国人数的3/4,所以当时是有较多的人投入到农业生产的行列之中。
对于重农抑商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明朝时期依旧实行中容易伤的政策,使得中国的农业生产创造了新的辉煌,粮食产量逐年递增,那么在两者共同拥有这样的情况下,资本主义萌芽由此诞生。并且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成熟度都是极其成熟的,甚至一度被欧美的学者所共同认可。
当时中国明朝的生产力达到一个巅峰的状态,在明朝洪武年间,郑和曾经七下西洋,并且下西洋的规模通常都在百余艘船只左右,并且规模长达数万人的规模。
在半个世纪以后,欧洲人开始开辟新航路时,大部分的航海家都是只有几百人的规模,故此从两种情况的对比上来看,中国社会的农业生产力以及当时的一个主要发展都是极其良好的,是具备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条件的。
并且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说也是如此,当时的英国,不管从手工业还是从业范围上来说,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其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占当时国家发展水平的80%。而且由于英国的毛纺织业运用了自己特有的优势,使得当时的毛纺织业在欧洲大陆上格外的畅行。并且在英国和明朝时期都出现了类似的大疾病传播的活动。
在同时期,欧洲突然爆发了大规模的黑死病,欧洲大概有一半的人口都死于这样的大疾病之中,当时英国的人口同样也遭到了黑死病来袭的重创,人口迅速下降到15世纪之前的一半。当时的明朝在接管元朝的江山的时候,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疾病的传播,饥荒,天灾,都伴随着当时时期的一个阴影。
并且曾经有史料记载,中国当时的人口急剧减少,并且甚至某些地方都甚至出现了没有人的现象。所以两国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大概背景是相同的,起码来说发展环境是比较统一和稳定的。
2.英国和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突破点都是在纺织业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要一个发展点来借此发展,英国和明朝的发展点都是集中在手工业上面,并不是发展在较为发达的农业经济之上。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是珍妮纺纱机的创造,同样是从纺织业开始,并且在17世纪的时候,英国出口贸易的激增也是从本国的纺织业开始,当时由于教皇权力的增大以及朝圣活动的频繁举行,使得当时与宗教相关的东西都十喷射们不乏是神像还是其他东西来说都是这样。
所以当时英国的毛纺织业,主要借鉴的是当时基督教的一些宗教图案,使得自己毛纺织业上的附加值得到了一个急剧膨胀。所以在十七世纪左右的时期英国的纺织品的出口量占到了所有商品的出口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中国的明朝时期同样如此,中国的明代纺织业极为发达,并且在向外出口贸易的过程中,都是以丝绸,棉布为主,当然还伴随着一些香料的出口。并且英国和明朝时期的纺织业,同样发展到了雇佣劳动的地步,不管是中国的纺织业,还是明朝时期的纺织业。
其雇佣劳动的规模都是十分庞大的,而明朝雇佣劳动,出现在当时中国的江南地区。由此而诞生的资本主义萌芽。
当然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外力因素的影响,因为当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的产生,当时欧洲的航海者大多都去掠夺了美洲的白银。
由于欧洲本身的生产力当时并没有达到一个较好的地步,所以一些日常的用具以及一些奢侈品的消费,主要还是从中国进行贸易交换而得到,所以当时大概有1/3的掠夺白银都直接流入到了中国的国内,从而刺激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
二、英国和明朝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存在了许多不同
1.明朝时期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当时中国社会并没有直接将资本主义萌芽转化为内生的生产力
当时的中国社会虽然出现了老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并没有由此发展起来甚至最后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一开始,明朝中期的商品经济的确发展态势较为良好,但是在中国经济似乎并不是主导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反而是政治和文化才是。
所以在当时中国的国情,以及当时中国的统治者看来,这些东西并不能影响他的统治,或者是说没有办法去动摇他的统治,故此。
经济很容易被当时的政治和文化所操控,所以在后期成化年间,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并且拆除了当时大部分在商品经济运营中的工厂,比如船厂,甚至连一些郑和下西洋所收集到的材料都被焚毁了。
那么在后期,统治者对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商品经济的破坏的同时,连带着将之前的所有成果进行了全方位的毁灭,并且后来出来的禁海政策,以及一些阻碍商业贸易的政策,使得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萎缩的状态。
并且就算没有当时统治者的一个阻挠,但是是中国传统的重度抑商的政策依旧存在,人们的意识并没有直接从农业或者土地上直接转化到经济上来,当时的多位商人虽然从事商品经济,但是仅仅让商品经济。
为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政治化,比如去朝廷做官,比如增强自己的社会地位,购置大量的土地田产,这些才是当时多位商人的最终目的,这些目的,并不是进一步将这些已经获得的资本转化为金融。而是将这些资本重新投入到了物质基础市场。
所以即使在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出现了如何繁盛的状态,以及资本主义萌芽如何有非常良好的态势,在人们没有一定的意识之前,这些后来所获得到的资本,都会通通地被投入到农业领域,包括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总而言之,就是这些资本会被无端的消耗,但是这些消耗并不会转化为内在的生产力,或者是一个衍生动力,去推动原本的资本主义发展。
2.英国很好的将资本主义萌芽转化为内在的社会动力
英国将资本主义萌芽转化为内在的社会动力,这样的一个支持,不仅仅是当时多位商人的支持,并且这样的支撑是得到了当时英国的王室甚至于全社会的人的支持,故此当时英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到英国正式的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时段时很短,并且发展的速度非常迅猛。
英国的农业经济虽然可以称得上发展态势良好,但是远远没有中国那样发达,并且英国并没有像中国有如此悠久的专制历史传统,故此在对于这些商品经济发展的阻碍之时,当时发展经济的浪潮时,可以冲破这些阻碍的。
当时的英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束缚。后来的英国商人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利益的好处,由此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对于资本的投入是有一个在投入的程序的,这个与中国不同,中国是没有再投入的程序。
故此资本的一个累加以及重叠也会使得资本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所以也使得后来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是比较迅猛的。总地来说,英国的国内社会环境并没有一个固化的模式,西农业以及其政治模式也并不是十分固化的,所以资本主义很容易冲破。
三、总结
英国和当时的中国明朝时期属于两大文明的典型代表,英国是当时西方文明的代表,而明朝是当时东方文明的代表两种。代表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下发展同一种东西的过程和态势是不一样的。
参考文献:
1、《英国史》
2、《全球通史》
3、《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