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忆往昔看今朝话未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海盐在党的领导下,走过了光荣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海盐县传媒中心启动“百年追梦”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以全媒体手段追溯海盐的红色印记,展现百年巨变。今天来看第四篇报道《他的改革精神正在海盐奔涌传承!》
广播连续剧《步鑫生》
↓↓↓
“努力吧努力,努力吧努力,我们是光荣的衬衫工人……”在海盐县城南塘琴园小区内,高楼林立的居民楼早替代了海盐衬衫总厂厂区,72岁的原海盐衬衫总厂职工冯海春望着眼前一块印有“海盐衬衫总厂厂址”的纪念碑,轻声哼唱着当时他谱曲的《海盐衬衫总厂厂歌》。
创作厂歌、搞厂庆、做广告、跑营销……在纪念碑前,回忆起80年代的情景,冯海春记忆犹新,他评价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是一位勇士。“当时的‘大锅饭’分配模式没有效率,大家心里也知道,就是没有人去突破,但步鑫生他敢这么做。”冯海春说,他考虑问题是从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经济效益出发。
△步鑫生(中)任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时期的照片资料
步鑫生于年1月出生在海盐的一个裁缝世家,年,出任海盐衬衫总厂厂长。上任后,步鑫生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打破“大锅饭”,提出“联产计酬制”,“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砸了“铁饭碗”的用工制度,对慵懒怠工的职工予以辞退。
“‘大锅饭’制度变成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按件计酬制,工人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冯海春说,海盐衬衫总厂迅速壮大,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年1月至10月,海盐衬衫总厂生产衬衫万件,工业总产值达到万元,职工从一开始的60余人,猛增至多人。
△海盐衬衫总厂
步鑫生用一把剪刀“剪开”
中国城镇企业改革的序幕
为了纪念步鑫生,海盐在南北湖景区蝴蝶岛中央,建设了步鑫生改革精神陈列馆。光阴无语,岁月有痕,陈列馆展柜内的一把剪刀光彩熠熠,锋锐不减。正是这把剪刀,向前来参观的众人静静述说着当年的故事。
步鑫生的创新精神和改革实践,是一个时代的标杆和海盐人的骄傲。金达控股有限公司位于海盐县的横港集镇,前身是海盐县横港人民公社丝织厂。金达控股在企业家任维明的带领下,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蝶变为全球亚麻行业的翘楚。“我是年底上来当厂长,借鉴步鑫生从严治厂的经验,有奖有罚,鼓励先进,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金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任维明说,城镇企业、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效率的提升,主要靠管理。
改革创新,也使这个从海盐偏远乡镇走出的小厂发展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亚麻纱制造商,拥有一个有机麻种植基地,5个纺纱工厂,为超过25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提供余个就业岗位,年产2万余吨亚麻纱,可制成约万件上衣。
步鑫生的改革实绩也成为企业经营者的市场经济启蒙课。成立于年的海盐宇星紧固件(嘉兴)股份有限公司依靠创新的坚实步伐,书写了“小螺帽”打开“大市场”的产业神话。当年,企业负责人沈家华接手宇星螺帽时,也是确立了“要活下去,就要改变和创新”的理念。严把产品质量关、建立科研攻关小组、设备工艺更新……企业的一系列措施将一颗颗小螺帽做到了航天航空、风电等中高端产业领域。年,宇星紧固件全年度产值达3.78亿元。
在海盐滚滚向前的发展进程中,从不缺少改革发展的“基因”。步鑫生的改革精神像一颗种子,在海盐这片蓬勃发展的热土上生根发芽,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创业创新浪潮。海盐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尽显身手,诞生了一家又一家行业龙头、隐形冠军。年,海盐还建立了第一批数字经济专家库、智库、数字服务机构池,构建多方联动服务机制,全面开展企业数字化诊断、改造和培训,并择优遴选全县首批县域数字工厂(车间)50家,为更多企业在数字化方面的改革提供示范,培育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十四五期间”,海盐还将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外贸出口,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发展活力。
全媒体记者:邵祺
原标题:《百年追梦④|他的改革精神正在海盐奔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