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这场后来称之为工业革命的重大变革,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纺纱顿时供不应求。-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在纺软维纱时可以将生产率提高16倍。阿克莱特在年发明的纺纱机可利用水利作为动力纺出结实的轻纱。克朗普顿在年发明的走锭纺纱机可同时纺出纬纱和经纱。卡特莱特在年发明的动力织机提高了织布的生产率。

英国在纺织业的技术进步是全方位的,从纺织技术到动力输入。

整个棉纺织业在英国等地因为技术进步的缘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并最终成为了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起因。在18世纪60年代前的一个半世纪中,英国国内对棉布的需求都是通过进口印度纺织品得到满足。在-年,原棉的进口量增加了20多倍,棉纺业的从业人数从18世纪70年代几乎可以忽略的水平增加到年占整个劳动力6%以上。棉纱及制成品从年占英国进口量的2%迅速提高的年的62%。

中国的棉花应该也属于外来物种,从印度传入的,在汉字中第一次出现是南朝的《宋书》,有名的北朝民歌《木兰辞》里面写道: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到宋末元初的时候,已经在南方地区得到一定面积的普及。

但与英国后期不同的是,中国一直都是以家庭为主的织布体系,到14世纪末期的时候,棉纺织已经成了全国第一大手工制造业。可以说基本每个农户家庭都有一台织机,满足自给以外,还可以对外出售补贴家用,妇孺老小,都可以从事。

从种植到纺织,这样的工序在中国农村生存长达8个多世纪,与之相伴随的就是封建王朝的更替,而非社会制度的变革。每一朝的统治者都希望将自己治下的民众牢牢的摁在一个狭小的单元,他不需要技术进步,也不允许技术进步,元代的黄道婆也仅仅是改进了纺织技术,对于纺织的硬件并未有革命性的变革。

英国人迫切要改进纺织技术和纺织动力,主要原因就是在17世纪英国已经有了现代资本主义的雏形,从国家的治理模式到经济发展的思想。从16世纪到19世纪,英国的商业政策受到重商主义的支配。大量的原棉从国外进入,大量的纺织品出口的国外,包括日本、印度和中国。这就要求纺织业必须要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出口需求。

因此,社会制度和商业政策的选择是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重要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730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