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分享《诗经·关雎》时,说到“窈窕淑女”,这是古人对美女的评价标准——窈、窕、淑。
什么是窈窕?《说文》的解释:
窈,深远也。美貌曰窕,美心曰窈;美状曰窕,善心曰窈。窕,深肆也。
窈窕,通常要连起来用,是一个连绵词,基本意思是指心灵仪表兼美的女子样子。而且,窈窕不单是外在的美,更指内心的美、内心的善良。
什么是淑?从水,从叔叔的叔,叔亦声。“叔”意为“捡拾豆子”。“水”与“叔”联合起来表示“在清水中捡拾豆子”。本义:水清澈。清澈,是指通过内心的纯净纯善之美透出来的外在形象,即文静、优雅气质。
窈窕淑女是由内而外的气质形象,如果她内在的气质就是个“野蛮女友”、女汉子,即使穿上所谓的“淑女装”,也很难有淑女的气质。不要以为穿上淑女装就是淑女了!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升温,许多“淑女班”“女德班”也如春后竹笋般涌现出来。社会对此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这种班如何如何好。也有人认为这种培训意义不大。当然也有某些无良培训机构,他们过分炒作、甚至挂羊头卖狗肉,引起社会公众的反感。
我们有没有必要去参加这种学习班呢?我认为,适当参加学习,是有好处的,通过集体的学习,师生、学员之间有很多机会交流、碰撞,见贤思齐,比独自关起门来自学,提升要快很多,特别是遇到良师益友,通常会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意外收获。
锻炼写诗的功夫,不全在文辞、韵律。真正优秀的作品在作品的灵魂,能承载思想,立意高远。这些素养,除了文学本身的专业功夫,更要靠作者的阅历、思想水平,所以陆游说:“功夫在诗外!”自身内在的气质形象提升就像学习写诗一样,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没法通过短短几天的课程,就能达到脱胎换骨的效果。
《礼记·昏义》记载:“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古时对女孩子的教育就要求修养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四德。
妇德,指德行修养,内在的修养,指有德。比如:仁爱、谦恭、柔静等等。
妇言,指要懂得如何说话。比如:说话不可高声放肆,不可说轻浮之语,不可说邪佞之言,不可恶声恶气,不可尖酸刻薄。表达内容要是正言,善言,良言,语言情态要温和、柔婉。
妇容,并不是要浓妆艳抹,而是要整洁得体,容也包含有内心态度的意思。
妇功,郑玄的注:“妇功,丝麻也。”古时主要指纺织、刺绣、缝纫等事情。比如:《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中记载:“专心纺绩,不好戏笑,絜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意思是:专心致志地纺纱织布,不喜欢玩闹戏笑。把饭菜做得美味而健康,以照顾家人、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这都是妇功。
妇功,我们现在可以理解为:劳动能力,包括家务和职业,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当然,任何事情,过犹不及。女德教育之所以饱受争议,就是有的人,不能把握好分寸,夹杂许多不合时宜的论调。比如:
1、宣传“女子不如男”、“家暴了一定要忍,因为总挨揍的人,身体好,不容易生病”等。
2、有些“女德”讲座还有大量的迷信思想,比如说:“祖上积了很深的德,才能来听女德课”、“天灾人祸的根源,在于妇道失守,道德沦丧啊”。
3、有些是把女性贬低为生育工具、完全从属于男人。
我们前面一再强调,中华文化,总体是尊重女性的,男女有别,不是人格上的差别。不能宣传男女之间谁从属于谁。
当然,男女之间,存在客观的差异。女性属阴,以柔顺为美。不要以为柔顺就是软弱,真正做到柔顺,你就很厉害了,老子说:“柔弱胜刚强”。
前些天,看了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