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时候,幼时学过的《归园田居》诗句会浮上心头。陶渊明的田园梦,从古至今一直回荡在我们的心里。
毕竟,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谁不向往田园?谁不想从喧嚣走向宁静,从世俗回归诗意?谁不想登东皋、临清流,或长啸、或赋诗,过一种乐天命、不怀疑的简约自然生活。
如果你也如此,那么,欢迎来到泥城这个东海之滨的小城镇,温壶田园梦,体验百年老宅,共酌百情远。
你可以来看看一所百年老宅。
传说某年某日,乾隆皇帝的一位皇叔逃难至泥城,脱劫后过起了劈柴打桩的安静日子,以陈姓安家发源,也是这所“陈宅”的由来。
庭院悠悠,仿佛时间也慢了下来。
院子里有一棵80多岁的榉树,还有一棵90多岁的柿子树,正中一棵海桐树更有传奇色彩,陈宅主人的先辈曾是大亨黄金荣的私家园丁,此树移栽自黄家花园。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历史如烟,树傲然挺立。
随着泥城美丽庭院建设的大力推进,这里也成为了网红拍照地。
许多年轻人好奇地来到陈宅,站在树下摆几个流行的pose。
驻足于百年老宅
参观百蔬园
Backto
Nature
陈宅庭院一角
在老树下感受时代变迁
宅院过往的痕迹被细心的保存着:
奶奶的土布衣、红木床、梳妆台,父亲的木质摇摇车、曾经用过的石磨、水泥大缸,还有几乎绝迹的手工织布机、纺纱机、木梭……
年轻的双手好奇地一一抚摸过去,想象着远去的农耕生活。
青春与古老交融,岁月如流金淌过,
颇有几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味道。
泥城虽然这里也如大多数上海城镇一样,有高大上的产业园区,有繁华喧闹的商业街区,有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特斯拉、华大半导体等越来越多的“高大上”企业也落户于此。
但这里,仍然保留着这些美丽的乡村,和好客的村民。他们大多会在庭院外闲闲地摆几张椅子,请过往的人坐一坐,扯几句闲话,吃几颗自家种的桃李,“白相白相”。
日色透过树木的浓荫,一缕一缕地照下来,好像回到了从前——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是啊,从前如梦。在泥城,在田园之中,重温旧日如梦。
来源:山心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