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当家布一块土布,织满一段乡土

一条布柳河孕育了沿途别样的民族风土人情,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的壮、苗、瑶族村寨,错落分布在布柳河畔,布柳河唱着古老的山歌,一路欢歌蜿蜒向东流去。

此次,我们随欢腾的布柳河一起寻访凌云非遗。

年11月15日,我们来到广西百色市凌云县玉洪乡,班富相与爱人在这里开了一个小店,做一些土布的衣服。

班富相是壮族人,他的家在玉洪瑶族乡和祥村各腾屯,这是一个纯壮族聚居村寨。我们看到他正忙碌地与爱人整理着一床,为一对壮家新人制作的“当家布”被子,而关乎当家布的说法,班富相向来访的我们介绍,这是按布料的图形来取名,赋予它当家作主的含义。

中间一格一格的经纬线,分别寓意着家庭里面一个一个房间,厨房、客厅、卧室等等组合成一个家最基本的样子,让姑娘嫁过去之后,能给她一个安稳之家。在以前“当家被”的制作都是全由纯手工一针一线的织绣,父母准备给将要出嫁的女儿,整床被子一般需要准备两年以上。从前若是女儿要出嫁,不同如今的闪婚,双方要先订婚,再过一两年才能结婚,中间的时间就是留给父母准备这个“当家被”。

在新人结婚时,“当家被”不仅要给新人盖,还要在被子里面包两个红鸡蛋,红鸡蛋放在哪一床被子里,那床被子必须要给新人盖,是为对新人生活美满、儿孙满堂的祝福,这习俗一直保留延续至今。而“当家被”的颜色,各种图案花样都有,壮族主要是以黑、蓝色为主,加一丝红绿线点缀,延续了壮民族主要的色彩。

壮族传统织布,也被他们称为土布的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制作过程复杂。他们从自己种植棉花,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中间要经过脱棉籽、弹棉花、搓棉条、纺纱、染线、走线、梳线和背线、纺织等多道工序,图案颜色具有独特的壮族风格。

土布的每个图案花纹都有据可依,壮民族用他们身边的山川景物、用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所见作为象征,织在布上以抒发他们心中最纯净质朴的情感,例如“笆结布”的图案,就源自壮族建筑中,围在房子四周的竹子篱笆。

从小在长辈摇动织布机的“咿呀呀”声中成长的班富相与他的爱人,从有记忆开始,爷爷奶奶那一辈人就是做这个的,几代人一直传下来的手艺他们从未忘记。班富相的爱人十五岁开始跟着妈妈学习织布,当时家里还种棉花,每一匹布都由她亲手从采棉花做起,十八九岁那年已经学会自己做衣服,直到熟练上手后才从家里出来开店,如今在玉红乡的店已有五个年头。

一部纺车,一架织机,他们靠自己一双手,一经一纬织出自己民族的传承。而他,也传承了壮家祖辈延续下来的传统织布工艺,班富相直言,若他们不做这个手织土布,到下一代就丢了。

一块土布,一段乡情。文化的力量,就隐藏在这深浅布料中,一如数百年前,伴着窗外遍山茶香与阳光,在木制织机前日复一日的用心纺织,每块布上所散发出来的温暖,亦是最简单的美好。

机杼声声,壮族传统纺织工艺有着它最原始的魅力和独特的韵味,浓缩了世世代代的民族语言,而如何坚守与发扬,或许,从一块土布开始。

文字|滕小加摄影|滕小加

茶氏|文创+品牌

文创+非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41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