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起来到火起来,浏阳夏布寻求破圈之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一段先秦诗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处理纺纱原料苎麻的景象。

苎麻作为我国特有的纺织材料,其应用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夏布便是中国经典的苎麻纺织品,其因麻布常用于凉爽适人的夏季衣物而得名。

8月的湖南长沙浏阳市,正值盛夏时节,空气里的暑热还未褪去。在浏阳东乡的高坪镇太坪村,有一处古朴的、四四方方的院落,一旁的试验田中种着大片苎麻。院落内,米浆的香气浓郁沁人,原麻的纤维被平铺于木质底座上,从院落的一边延伸至另一边,用于晾晒原麻的支架在墙边摆成一排。

只见浏阳夏布第五代传承人谭智祥一手捧着一抔米浆,一手拿着专用刷把,用刷尖将掌中的浆料一点点溅到原麻上,从原麻的一头开始,沿着纤维延伸的方向一边移动一边溅刷,来回数次,耐心细致。

谭智祥正在给原麻上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记录中国团队佘美娅摄“夏布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细算起来,有60多道工序。”谭智祥向“记录中国”团队介绍,此时他正在进行的是上浆工序,用于增加苎麻纱的耐磨性、平滑性等性能,以使得苎麻纱便于纺织。位于湘赣边界的浏阳,是夏布的核心产地之一。明清之时,浏阳夏布便已名扬天下。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浪潮的来临,手工夏布发展几经起落。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保护日益重视,并且经过谭智祥等从业者的坚守努力,浏阳夏布也慢慢重回大众视野并重焕生机,众多制品先后登上国际舞台。然而,在走向复兴的过程中,浏阳夏布也因诸如人才流失等因素的桎梏,受到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57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