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华夏文明从这里,开始了解中国非遗人分男女,动物分公母,你听过汉字也有性别之分吗?汉字分男女,说起来觉得很奇怪,但确实在湖南永州存在着这么一种奇怪的字。湖南永州-女书习俗在湖南永州有一种字体被称为女子专用字体,并且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存在的女子专用字体。它笔画纤细,似脚似蚊,在民间一般人们称它为长脚蚊字或者是蚂蚁字体。因为只有女性可以用,所有又被称为女书。女书作品一般为七言诗体唱本,内容大多以诉苦为主,属于自娱自乐性质,它流传时间很久,虽然目前江永的学者们已经学会识别了女书,但是因为没有任何古代文物以及史册上记载,因此到现在都不能确定它的起源时间。不过有关于女书的几个民间故事。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姑娘名九斤,因其生下来是九斤,九斤姑娘不仅才华好,女工纺纱等等才能都很出众,附近的姑娘们都喜欢和她做朋友,以及向她学习。那个时候没有文字的产生,姑娘们传信经常容易出错,于是九斤姑娘便创造了女字,写在帕上、书上、扇子上等等,捎给远近的姐妹们,接到信后便聚集在一起,学习女工、读书识字,久而久之,这种女字就一代一代的流传了下来。其他几个故事也都大同小异,不过都表明了女书的确是与女工以及方块汉字有关,并且是记录当地的语言。最早的女书传本存在于明清,因为一般女书的作者去世之后,女书都会作为陪葬品一起烧毁,极少数女书会留给自己的女儿做念想,再加上在历次政治活动中女主被认为是“妖物”“妖字”,因此大批的烧毁,导致流传下来的寥寥无几。女书主要以纸片、扇面、帕子、花带等为载体,主要记录语言是永明土话,用多个音符就可以写出上千的七字韵律来,它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婚嫁、记事叙事、结交姐妹、祭祀歌等等,大多都说以诉苦类为主的苦情学。女字的传承方式一般只有几种情况,一是由家庭内的女性长辈来教导晚辈女孩,二是妇女在湖湘读纸、读扇中互相教学,要么就是自己学习,借别人的女书拿来看,最后便是花钱请别人来教学,类似于私塾。年江永女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它的发展和传承对我们的文字信息有很大的帮助,它和妇女特有的婚嫁、庙会、节日等等民俗融合在一起,体现着自己的价值,也对研讨中国民间文化有着一定的意义。一语二言存江永清秀娟丽亦脱俗扇布绢面诉自苦世间难寻女字孤匠先生说非遗从这里,开始了解中国非遗编辑/排版全玉婷主编王东洋顾问长沙非遗研究院院长:粟荣亮出品荣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