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工艺美术苏绣

苏绣,因为它产生于中国江苏地区,所以被命名为“苏绣”。

历史上,苏绣曾经广泛地流传在苏州各个城乡,但随着现代社会工业的发展,苏绣行业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生存空间不断地被压缩,苏绣行业也在逐渐萎缩,现在主要在苏州市区和高新区一代的街道、乡镇流传。

苏州刺绣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具体的起源时间已经不可考察,大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苏州是吴国的都城,名为姑苏城。当时的吴国人已经开始采桑养蚕,并利用蚕丝纺纱织布,还将刺绣用到服饰上。现在所存有的苏绣产品,大多数是宋朝流传下来的作品,从各方面展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苏绣技艺和实际水平。比如,人们考古发现了元朝苏绣残片,这表明,当时苏绣已经有9种刺绣针法。

到了明朝,江南一带已经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当时的中国封建文化已经发展到了巅峰时期,中国著名的才子唐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人物纷纷涌出,很多绣品便将这些人的画稿融入刺绣当中,推动了刺绣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了精细雅洁的艺术风格。自此,刺绣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上,自成一家,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

自明朝以来,苏绣艺人名家辈出,到清朝时期,苏绣的发展迎来了顶峰时期。当时清王朝皇室所用的绣品,几乎全部出自于苏绣艺人之手。道光年间,苏州奇女子丁佩总结刺绣技艺,并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刺绣专业著作《绣谱》;清末民初,苏绣名家沈寿,发明创造了“仿真绣”,晚年时,沈寿口述完成《雪宦绣谱》,这本书对中国的刺绣经验进行了总结。到了20世纪30年代,苏绣名家杨守玉发明了“乱真绣”的刺绣技艺,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苏绣的题材和内涵。

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扶持和保护下,苏绣进一步地向前发展,衍生出多种流派,出现了各家名手竞秀的文化格局。政府设立苏绣研究所,并聚集培养了大批的苏绣人才,他们在继承传统刺绣技艺的基础上,创新了很多种刺绣技艺和针法,使苏绣技艺不断地获得发展和提升的空间。苏绣流派有三大派,一是传统的细绣,二是民国时期沈寿开创的“仿真绣”,三是杨守玉开创的“乱真绣”。这三大派系都有丰富多变的适应性,各有完整独特的技艺体系,在如今这个时代仍然有传人。

如今,中国苏绣已经走出国门,多次在国际性的比赛中获得奖项。苏州刺绣绣品种类齐全。按照品种划分,苏绣有单面绣、双面绣;按照体积大小划分,苏绣有台屏、墙屏、地屏等种类;按照表现内容来分,有人物、宠物、花鸟、风景、静物、特色建筑物等种类。

苏州刺绣对促进中外交流有着重大的贡献。北京富顿画廊艺术设计中心是我国专业研究开发精品刺绣文化的公司,曾经多次为人民大会堂提供刺绣,还将刺绣产品赠送给外国大使,成为国与国之间的交互礼品,如巨幅苏州刺绣《山河壮丽》,便曾赠与俄罗斯大使馆,这幅作品做工精细,并研发出刺绣软裱的方法,还把刺绣软裱成画轴,大大地提高了成品刺绣的运输便捷性。

苏州刺绣名扬天下,但刺绣艺术的发展面临着知识产权的问题,绣娘们的刺绣作品底稿少有原创,苏绣面临的这一窘境引起最高法院和苏州虎丘法院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64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