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后,国内郑棉延续振荡走势,虽然地缘政治引发国际油价大涨大跌,但是对于棉花的直接作用一般。而涤纶短纤受俄乌局势影响明显,震幅较大。目前来看,纺织原料总体处于高位震荡行情,但下游需求仍延续弱势。市场对于3-4月的旺季需求一度有较高期待,但是从3月上旬的表现看,近期需求大概率是“旺季不旺”,棉纱价格依然疲软,由于缺乏新订单,棉纱交投好转幅度有限。下游开机率偏低,坯布库存处在高位,下游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当前,纺纱企业利润逐步萎缩,原料随着俄乌局势高位震荡,纱线价格却不见上涨,甚至出现下跌迹象,纺纱企业分化,中小企业减停产操作频频显现。
“金三银四”行情有望缓慢开启
国内棉花市场目前仍然是轧花厂高成本和中下游弱需求之间的博弈,轧花厂挺价,中下游仅维持按需采购。今年棉花价格之所以能保持在元以上,最根本因素在于前期籽棉价格的上涨,导致皮棉价格成本急剧抬升,但整个产业下游,到现在并没有完全消化来自于上游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在高成本弱需求矛盾局面下,下游企业产品利润被吞噬,市场矛盾尖锐,产业结构脆弱等问题愈加明显。
春节之后,国内现货价格略偏弱,但是跌幅不大。下游棉纱价格在上调价格后再度走弱,下游需求延续弱势表现,市场对于3-4月的旺季需求仍有一定期待,但是从3月上旬的表现来看,需求大概率呈现旺季不旺的特点。
下游开机率同比偏弱,棉纱和坯布的库存在历史偏高位置,库存压力较大。近期,南通、广东市场虽略有好转迹象,但是整体成交一般,较多纺企仍难出货,棉纱库存较高,利润不佳,棉花采购意愿差。
目前,棉花和粘胶短纤、涤纶短纤的价差仍在历史高位,这也导致下游纺企减少棉花的采购,增加化学短纤的使用,对于棉花的消费也产生一定影响。由于自去年新棉上市后,纯棉类纺织品较混纺类纺织品利润大幅缩减,与纯涤纱、人棉纱竞争优势下降,导致部分纺织企业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棉花来自化纤的替代压力逐渐显现。
不过,短期内对棉纱市场不宜过分悲观。因利润进一步压缩,纺织企业对原料棉花、棉纱的采购维持随买随用模式,工业库存降至相对低位。而近期终端服装产业在召开春季订货会,海外消费虽见顶,但是仍有持续下单补库动力,3月份纺企有阶段性原料补库需求,“金三银四”行情有望缓慢开启,届时或出现一轮补库行情,短期内仍对纺织原料价格形成支撑。
纯涤纱涨幅较小或有补涨空间
受国际局势影响,原油及聚酯原料出现较大波动,涤纶短纤市场价格跟随原料走势为主。近日,江浙涤纶短纤厂家报价多数维持稳定,商谈出货,1.4D主流在~元/吨,实单商谈意向或在~元/吨自提。山东、河北涤纶短纤市场价格维持稳定,商谈价格重心小降,福建涤纶短纤厂家报价维持稳定。工厂总体产销在43.54%,较前一交易日提升10.03%,产销气氛回升。下游市场信心不足,供应链公司们出货速度为往年同期的1/3左右,出口单稀缺,内需不足,市场堪忧,外贸方面,客户国家汇率暴跌,客户进口成本暴增。总体来看,在涤短纤大涨的影响下,涤纱市场略有走强,但涨幅明显不及原料。预计后市纯涤纱行情还将有向上调整的空间。
国外市场
俄乌局势反复,印度整体纺织品需求将下降
据外电报道,印度古吉拉特邦的纺纱行业已经受到棉花价格飙升的打击,他们担心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持续关系紧张,棉纱的需求会下降。
随着印度国内棉花价格从近卢比/坎德(公斤)涨到约卢比/坎德,纺织厂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但是,由于需求有限,下游制造商不愿意支付更高的纱线价格,因此棉纱的价格并没有跟随上涨。
目前,印度棉花价格几乎翻了一番,大多数出口制造单位都在亏损。而现在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地缘政治问题带来新的挑战。原油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将进一步上升,这也将对物流成本产生不利影响。
古吉拉特邦纺织协会主席博格拉说,如果战争局势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整体纺织品需求将下降,棉织物制造商在购买棉纱时变得更加谨慎。与上个月相比,棉纱的价格每公斤下降了40卢比。
巴基斯坦和印度工厂纷纷努力寻找中国订单
近期,部分纺织品出口国的需求有走弱迹象,外盘价格随着俄乌战争下降明显,外商工厂出货意愿强烈,由于总体外贸形势突然严峻,巴基斯坦和印度工厂纷纷努力寻找中国订单,但价格仍然倒挂。巴纱10支二线约3.42美元/公斤,比开年3.64美元/公斤报价下调6%,但仍与广东现货倒挂元/吨,小量成交。而印度方面也纷纷马上降价迎合中国需要,32支精梳4.55美元/公斤,较上周下降5%,但成交疲乏,小量成交。总体来看,当前市场信心不足,纱线供应链公司出货速度为往年同期的1/3左右,出口单稀缺,内需不足,市场堪忧。
服装面料消费走弱
纵观全球服装类CPI,其增速长期来看都是稳定且偏低的,纺织行业不断上升的成本难以长期向终端消费者传导。目前,整条棉纺产业链陷入停滞。上游的僵局仍未被打破,手握高成本资源的轧花厂期待棉纱价格回归,而中游的纺织加工业陷入亏损局面,这一切的停滞都是疲软的终端消费所致。纺织产业链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现状:海内外服装消费增速正在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