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工企业村民家中织手套,小村一年能挣

年7月6日下午,平邑县仲村镇陈家寨村,室外苦热难耐。放暑假了,村民齐可宝的一双儿女在吹着空调的屋里玩耍,俩哥哥上初中,妹妹上小学。门窗很严,只有细心听,才能听到院子里的机器声。

齐可宝住在村边,院子很大,大到可以建起车间,放进台织手套的机子。走进车间,机器轰鸣,只有4个人来回走动着看机子。“现在是新机器,声音比以前老的低多了。”齐可宝说。

今年41岁的齐可宝从年开始织手套,刚开始是8台机子,一台一天能织副手套。现在的台机子,他只雇了8个人,4人一班,两班倒,歇人不停机,一台机子一天能织副手套。“锁边、打把等活,放到新泰、沂水等地了。要是这些活都在我家干,要雇30多个人,家里没这么大地方。”齐可宝说。

齐可宝建在院子里的手套纺织车间。

齐可宝的妻子葛云在照顾儿女、做家务外,有空就进车间。“我也是他的雇工,只是不给我发工资。”葛云和齐可宝开玩笑着说。

“我们村有户村民,几乎全织劳保手套。”陈家寨村党支部书记杨美存说。村里从年开始机织手套,那时都是“家”办企业,规模小。现在,村里有40户村民有“家”办手套加工厂,其中一半车间建在家里,一半规模大些的只能单独建厂房。

40个“家”办手套加工厂,用的都是新机器,共有台。“村里有一家纺纱厂,两家纸管厂,两家销售手套的电商,已形成了全产业链。”杨美存说。

今年69岁的杨美存有空就到办起手套加工厂的村民家里转悠,全村劳保手套生产、销售情况,都在他心里装着。“只有过年,才让机子停上十来天。”他说,“机子都是一样的,一台机子一天可生产副手套,每家一年生产都在天以上。”

按杨美存的说法,陈家寨村一年可生产手套万副劳保手套。“织一副手套的纯利润,要看市场销售价格,厂家平均起来一副能挣5分钱。”他说。一副挣5分,村民一年仅织手套就能挣万元。

“除了极个别的老人户,其实全村有能劳动能力的,除了十来个年轻人外出打工,其余都在干着与手套有关的活。只是有的村民是给自己干,有的是给别人打工。”杨美存说。现在,手套加工厂、纺纱厂、纸管厂共吸纳多人就业,年轻人看机子,月工资元以上;妇女锁边,老人打把,一个月收入三四千元。平均起来,在陈家村里打工的人,人均收入是元,这些人主要是本村人。

这多在陈家寨村就业的农民,年工资性收入超过万元。

杨美存(左)在向齐可宝了解当前的手套生产、销售情况。

六七月份是劳保手套的销售淡季,村里的机器却没有停下来的,生产出来的手套可先放在库里,等8月份以后的销售旺季。

陈家寨村村民靠手套实现的收入,不仅这些,还有销售一块。“两家电商,还有专门跑销售的。他们卖一副手套能挣多少钱,不好估计。”杨美存说,“总算下来,靠劳保手套,我们村一年至少能纯收入0万元。村里只有亩地,虽然种了不少效益较高的桃树,地里的收入,村民早就看不上眼了。”

“村民都有活干,都有钱挣,大街上没有闲人,婆媳之间、邻里之间的矛盾就少了。”杨美存说,“矛盾少,就好管理,我们村成了市级文明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据了解,仲村镇共有59个自然村,其中有近30个村办起手套加工厂,并且都像陈家寨村一样,属于“家”办企业,村民不出村创业,村民不出村就业,在当地太常见了。全镇现在有织手套的机器4万多台,年织手套60亿副。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孙成民通讯员张伟刘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46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