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纱了北京朝阳规划艺术馆

提起十里堡、东八里庄、慈云寺这几个地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过,有些年轻的朋友心中或许有很多问号,这儿的办公场所,怎么都是厂房呢?

其实,在半个世纪以前,这里是北京赫赫有名的工业区——国棉厂,也叫京棉厂,当时,它和石景山的首钢“一黑一白”交相辉映,组成了首都建国前期轻重工业的基石。近年来,随着文创产业的发展,老旧工业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创产业园区。

北京有纱了

曾经工业基地的老厂房不仅拥有工业记忆,见证了我国近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进程的发展,当时的峥嵘岁月亦烙印在许多人的心中。

新中国成立初期,八里庄地区先后建起了三个大型的棉纺织厂,结束了北京有布无纱的历史。

年,北京第一棉纺织厂建成,纺纱设备均从德国进口,这也是新中国第一个棉纺织全能工厂。

年,国营北京第一棉纺厂的厂房

年建成投产的北京第二棉纺织厂,是全国第一个全部采用国产设备、规模最大的棉纺织厂。

年正式投产的北京第三棉纺织厂,是当时北京织布能力最大的棉纺织厂。年,轻纺工业区完全形成,北京成为了新中国五大棉纺工业基地之一。

年,国棉三厂开工生产

邂逅“纺织女工”的概率是98%

在东八里庄这一带的“纺织城”里,女工的比例大,尤其京棉一、二、三厂能占到70%以上,故当时有人戏称为“女儿国”。北京在历史上不是工业重镇,产业工人很少,女产业工人更少。棉纺厂新建时招收了大量女工,成为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

年,从长辛店招工到国棉二厂的女工

纺织女工的劳动强度很大,但在那个时代,大家以苦累为荣,无人计较。在“纺织城”最初的十几年,由于老师傅的“传、帮、带”,各厂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全市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如黄宝妹(年,著名导演谢晋根据其事迹拍摄了同名电影)、郝建秀、赵梦桃、吴桂贤等全国劳模。

年、年国庆阅兵时,女民兵方队中的大多数人来自这里,她们靓丽的着装,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年国庆阅兵中的女民兵方队

纺织,老旧厂房迎新生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首都城市功能的不断发展,年,京棉二厂被整合为京棉集团。直到年,京棉集团生产车间迁至顺义。自此京东再无纺织声。

如今的东八里庄地区,京棉二厂变成了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京棉三厂原址上盖起了远洋天地和住邦,一个全新的商圈落户在了北京的东四环朝阳路上。从往年的纺织机的轰鸣声,到现如今人来人往的文创园,朝阳门外东八里庄留下了几代人的回忆和情怀。

现在的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

年8月,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获全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联盟理事单位荣誉称号。

全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联盟成立于年8月18日,联盟理事长单位由北京市朝阳区委宣传部担任,秘书长单位由北京朝阳规划艺术馆担任,并负责联盟日常运营工作。

历经两年发展,目前联盟成员单位覆盖全国18个省市,25个城市城区,共计家园区,已成为城市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交流和合作的“大平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64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