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老摄影家翻出40年前老照片,杭一棉这

得白癜风去哪里治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这是一组40年前的劳动者照片,拍摄于杭州大运河旁,当年的杭州第一棉纺织厂。

拍摄者是杭州摄影家钱明。

“五一国际劳动节,早上,我突然想起在年拍的这几张照片,思绪万千,我很想找到这些姑娘,把这些照片送给她们,这是劳动者的青春记忆……”

退休前,钱明在《浙江画报》工作,后来曾担任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拍这些照片的时候,钱明才20多岁,在杭州一家仪表企业宣传处做专职摄影。

年,甲午战败后,南浔巨富庞元济顺运河南下到杭州,和当地殷富丁丙、王震元合资筹建了通益公纱厂。

次年,在拱宸桥西,一座汇集当时前沿技术的纱厂竣工生产,开了杭州近代纱厂之先河。

在杭州工业史上,通益公纱厂被称为“当时国人自办最大的纱厂,浙江最早的民族工业,杭州近代民族轻纺工业创建、发展史的实物见证”。

此后几十年间,通益公纱厂历经战乱,几度变迁,年更名为杭州第一棉纺织厂。

“当时那里主要生产棉布,在纺纱车间,棉花变成纱线;在纺织车间,纱线又织成布。我当时觉得,照片表现力比较好的地方,是纺纱车间。”

“我用的是哈尔滨生产的孔雀牌DF照相机,重庆军工企业生产的国内第一批(43-86毫米)变焦镜头,广东汕头生产的南方牌国产胶卷。”

“那里有一桶桶棉花,一大排纺织机床把它们变成一根根很细很细的纱线。年轻女孩们忙碌着,拍之前,我选了些形象姣好的女孩。”

有些女孩,我还要让她稍微摆一下姿势,把她在车间工作的形象,尽量完美地表现出来。

“其中一张线条感特别强,我让一个女工在两排纺纱机中间慢慢地走过来,我架起三脚架,慢速快门拍摄,最终的效果,女孩是移动的,虚幻着,两排纺纱机很清晰地衬托出人的动感,劳动者与设备间的动静关系,展示了车间的生产面貌。”

“我又发现四个女工正好在一起休息,她们很开心的时候,我抓拍了下来。这四个女孩都笑得很灿烂。”

“照片拍好,我就把胶卷冲出来了。杭一棉在杭州城北,我住在城里,路途远,忙于工作,一直没有机会再去。一放就是几十年,后来杭一棉也关闭了。”

“我一直想把这些照片,亲手交给原来的主人们。曾经跟当年宣传科的张淼森联系过,不幸的是,他已经过世了。”

后来我老父亲说,他认识一个老邻居,曾是杭一棉的女工,60多岁了。我把这些照片拿给她看,她认出了其中一个姑娘,原来住在松木场,可也失联多年,线索也就断了。

这些照片成为钱明心里一个牵挂,始终放不下。

“照片中的这些人物,不知道她们现在在哪里,这些年过得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632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