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志’,突然停电了,你快来看看。”
“好的,我马上到。”
这是全国劳动模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双河市新赛精纺公司分厂电气技术员杨作智每天的工作状态,他每天穿梭在纺纱设备机台前,常年与机器和零部件为伴,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他结合纺织电器设备的特点,大胆创新,实施技改,有效解决设备维护中的多项疑难杂症,使公司每年节约生产成本20余万元。
“‘大志’是同事们对杨作智的爱称。一个‘大’字,是对他技术的认可,一个‘志’字,则是对他品德的认同。杨作智走上工作岗位后,不到10年时间就成为公司里最年轻的电气工程师。”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刚到公司时,杨作智靠着勤奋好学,努力钻研棉纺电器技术,六个月的学徒实习期他只用了两个月,就掌握了棉纺设备各类机型的电器技术要领,并能熟练排除各类电路常见故障。
“棉纺设备电器的每一个元器件都关系着安全生产和企业效率,确保它们正常运行是我最大的职责。”杨作智每天背着工具包巡回检查;使用万用表探测各元器件的运行状态,穿梭在纺纱设备的机台间,眼看、耳听、探测,这些动作他整整重复了12年,处理机器故障近千余次,从未出现过因设备故障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的情况。
年,细纱机突然出现紧急停机现象,整台设备的控件都无法操作,电工班的所有人员都手足无措。此时,刚好厂家售后服务人员来到精纺公司回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厂家售后服务人员拿出图纸看了一下,不到十分钟就解决了问题。站在现场的杨作智,当时就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学会看英文图纸,设备再出现什么问题,自己也可以解决。他把说明书上的英文单词一个个输入电脑,通过电脑翻译成中文再来理解。由于图纸大部分是专业术语,于是他就拿着图纸原件和自我翻译的图纸稿件,蹲在机台前反复琢磨,直到把电器线路全部搞清楚为止。
平时工作中,杨作智真诚帮助同事在电器技术上共同进步。每位新员工到电工班工作,他总是耐心、主动地帮助他们,采取一帮一、一对一的办法进行帮教,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提高处理电器故障的能力。
在电工班的管理方面,杨作智制定了各工序电器设备管理考核办法和具体的激励奖惩办法、电器设备的隐患排查制度等,使班组成员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年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提高了设备运转效率。
杨作智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和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优异成绩,获取了一份又一份荣誉。面对荣誉,“大志”没有骄傲自满;面临纺织行业市场疲软、国企改制等问题,他坚守在生产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锻炼意志,精益求精的信念激励着他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工人日报记者吴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