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要无休止的工作

北京的最好青春痘医院 http://m.39.net/pf/a_8736734.html

什么是工作的意义,这似乎已成为人人都希望搞清楚的问题。剑桥大学的人类学家詹姆斯·苏兹曼在近期出版的新书中,尝试从工作的起源说起,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

施枷腾云特约作者资深媒体人工作似乎主导了中国人,并肆无忌惮地侵袭到生活领域。对于相当多的人来说,即便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但为了生存和收入,仍不得不为此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当一个人为了工作而放弃与家人相聚的时间,放弃娱乐和休闲,这无疑是一种煎熬。于是,工作为何如此重要?这种现象是合理的吗?在《工作的意义》一书中,英国人类学家詹姆斯·苏兹曼融合了人类学、生物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追溯了工作的起源,并分析了现代社会物资充裕,人们却要无休止工作的原因。

工作的意义

剑桥大学的人类学家詹姆斯·苏兹曼绘制了一幅宏大的工作简史。他融合了人类学、进化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直到智能化的人类未来,挑战了关于工作变革与人类进化的一些深刻的假设。

01

工作的变迁:狩猎采集部落的启示

作为人类学家,詹姆斯·苏兹曼显然是以长时段来观察从史前至今的人类工作变迁。他首先告诉人们一个事实,在30万年智人历史中,人类有95%的时间主要以狩猎采集谋生。而在“富足的原始社会”,人们工作时间短,休闲、娱乐的时间长。

詹姆斯·苏兹曼研究了今天依然在非洲南部卡拉哈里沙漠过着狩猎采集生活的朱/霍安西原始部落,对他们的生活状态做出了细致描述。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人的需求分别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这种五阶段模式可分为不足需求和增长需求。前四个级别通常称为缺陷需求(D需求),而最高级别称为增长需求(B需求)。

对于人类而言,生存无疑是第一需求。人类最早的工作,也是为了谋求基本的生存。

詹姆斯·苏兹曼的考察显示,朱/霍安西部落的成年人每周只需要劳作15-17个小时,就可以养活自己和同等数量不从事生产活动的亲属。此外,每周约花费20小时从事做饭、捡柴火、搭建住所以及制作和维修工具等活动。

与之相比,美国上班族花费在通勤、工作场所和家中琐事的时间是朱/霍安西部落人的两倍多。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詹姆斯·伍德伯恩长期追踪塞伦盖蒂高原埃亚西湖岸边的哈扎比部落。他观察到,哈扎比部落与朱/霍安西部落一样,他们从不倾向于收获超过当天所需数量的食物,从不劳心费力地储存食物。伍德伯恩将这种经济形态命名为“即时回报型”,以此与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延迟回报型”对比。

“延迟回报型”往往是为了获得未来的回报,这构成了农业社会、工业化社会与狩猎采集社会的区别。此外,两者在政治、经济关系上的区别也极其明显:“即时回报型”社会不存在等级制度,没有酋长、领袖或权威机构,成员之间不存在任何显著的物质财富差异。“即时回报型”注重“按需共享”,没有人能凌驾于他人之上。

不难看出,“即时回报型”的经济形态可谓只顾眼前。

在狩猎采集社会内部,任何人拥有值得分享的东西,都会被其他人索求分享,这种分享的义务无限。因此,一些能干者做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贡献,也必须平均分配给“吃白食者”或“乞讨者”。如果以现代人的观念来看,这对于能干者似乎不公平。但是,在“即时回报型”社会“按需共享”的原则之下,高度的个人主使得任何成员都不需要服从其他成员的强迫和权威,而严格的平等主义,又赋予了每个人自发向别人“征税”的权力。

那么,朱/霍安西部落如何维持能干者和“吃白食者”或“乞讨者”之间的和谐相处?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为“侮辱猎人带回的肉”,二为分配猎物的技巧。

在朱/霍安西部落的人看来,狩猎带回的动物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但肉和肉的缺乏也是少数让所有人失去冷静的因素之一。因此,猎人把猎物带回营地时,不会得到赞扬。无论猎人带回的猎物有多么好,分享者总会抱怨数量不够或者猎物太瘦,而猎人展示猎物时要近乎表示歉意或谦卑——这就是“侮辱猎人带回的肉”。

此外,朱/霍安西部落还有一个特殊的分配技巧,以避免分发猎物时可能因为猎物的不同部位而产生矛盾。部落成员认为,肉的真正主人不是猎人,也不是负责分配肉的那个人,而是杀死动物那支箭的主人。一些猎人于是事先向不太热衷打猎的猎人借箭,以避免分配猎物的负担,这让一些老年人、近视者、畸形足者或懒人偶尔会成为人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78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