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防水针织面料防水纱线防水整理及其针织

本文采用碳4氟系整理剂对纱线进行防水功能整理,在纤维表面和纱线表面形成防水膜层,解决针织物在外力作用下防水膜层遭受破坏的问题,碳4氟系整理剂符合禁止使用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和全氟辛酸铵(PFOA)的环保要求。

一、实验简述

将腈纶/尼龙混纺纱在一定质量浓度的防水剂溶液中浸渍一定时间,脱水控制带液率,并进行烘燥。工艺流程如下:色纱成绞→防水剂溶液浸渍→离心式脱水→烘焙。

二、实验过程

分别考察不同防水剂浓度(表1),烘焙温度(表2),烘培时间(表3)和待液率(表4)对于纱线防水效果的影响。

将上表中防水处理后的腈纶/尼龙混纺纱试样1-13号在12针手摇横机上织成平纹针织样片。

三、实验结果

织物经洗涤后,如果沉积在织物表面的防水剂脱落,将导致织物表面能增大,渐渐丧失防水性能,因此耐水洗也是防水织物的重要性能。本实验在对试样进行初始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了1次、3次、5次标准家庭水洗和干燥程序,并分别对其再次进行喷淋测试评分,喷淋方式见下图。

图2为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整理前后的腈纶/尼龙混纺纱在放大倍后的纤维表面形貌图。从微观上看,图2(a)所示的未经整理的纤维表面较为光洁,无颗粒附着,而图2(b)所示经防水处理后的纤维表面有0.1-0.5μm的颗粒沉积,说明实验所用的防水剂附着在纤维表面,通过降低纤维的表面能,从而达到纤维防水的目的。

3.1防水处理对纤维形貌与织物性能的影响

图3所示,腈纶/尼龙混纺纱经防水处理后,织物的防沾水性能显著提高,喷淋测试后,织物表面无润湿,仅有少量水滴附着,评分可达95分(ISO4级)

3.2防水剂溶液质量浓度对织物防水性能的影响

由图4可知,随防水剂溶液质量浓度的提高,织物防沾水性能提高。但是进一步提高防水剂溶质量液浓度至g/l后,防沾水性能及其耐洗度并未显著提升。结合生产成本,防水剂溶液质量浓度为g/l时,织物的获得较好的防沾水性能。

3.3烘燥温度对织物防水性能的影响

由图5可知,烘燥温度的提高对织物防沾水性能的提高并未有显著影响,但对其耐洗度的提高有一定作用。烘燥温度提高至℃时,防沾水性及其耐洗度未见进一步提高。因此,建议℃为最佳烘燥温度。

3.4烘燥时间对织物防水性能的影响

由图6可知,烘燥时间对织物防水性能有一定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愈发明显。因此,建议25min为最佳烘燥时间。

3.5带液率对织物防水性能的影响

由实验数据可知,在防水剂溶液质量浓度g/l,烘燥温度℃,烘燥时间25min的工艺条件下,带液率对织物防沾水性能并没有明显影响,但随着水洗次数的增多,带液率对防沾水性能耐洗度的影响开始显现。

四、结论

本文采用碳4氟系整理剂对腈纶/尼龙混纺纱线进行防水功能整理,探讨了工作液质量浓度、烘燥温度、烘燥时间、带液率等参数对织物防水性能及其耐洗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合理的整理工艺为防水剂溶液质量浓度g/l,烘燥温度℃,烘燥时间25min,带液率30%。此工艺条件下处理的针织物喷淋测试评分可达AATCC标准95分,5次水洗后85分。经防水整理后,在纤维和纱线表面形成防水膜层,赋予针织物较好的防水功能,开发帽类产品可满足冬季微雨雪天气外出运动时的保暖防水要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862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