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剑彬我妈的纺车

著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913256.html

我妈的一生,多半是摇着她的纺车度过的。炕头是我妈的“纺纱车间”,纺车常年四季放在那里很少挪动。一到晚上或雨天,她就松一松裹脚,盘腿坐在纺车前,操作她那“纺纱机器”。随着她的右手向外转三四圈,左手握着的捻子随即就拉出长长的白线;右手再倒转一圈,白线就缠在锭子上。经过一两个时辰的不断重复,才能纺成一个繐子。纺车不停地发出唔--唔--唔--唔--吱--、唔--唔--唔--唔--吱--……的声音。那声音连绵不断,响得人心烦闷。听的久了,便成了“催眠曲”,这种非常有节奏的“音乐”,常常送我迷迷糊糊进入梦乡。到鸡叫头遍醒来,我妈仍然坐在那里“奏”着那种“乐曲”。我常常弄不清她到底是睡了还是没睡,问她,她总是说“我睡过了”。看着她十分憔悴的面容,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我妈纺花时,炕楞上总是点着一盏畅灯,灯炎小得像黄豆似的。在暗淡的灯光里,纺车隐约可见。五十年代后期畅灯虽然换成了煤油灯,但是灯炎被压得很微,炕上的人只要谁出一口粗气或动一下被子,灯就有可能熄灭。年家乡通了电,畅灯和煤油灯都进了“博物馆”—--土墙上的一个小窑。

我妈纺花时常常喑着两句像戏不是戏、像歌不是歌的唱段:“鹞子--翻身--死一遪--,寡妇—翻身--心疼烂--!”这样的唱词听起来不但使人伤感,而且令人莫名其妙。一次我问了我妈,她说这是娘家一位寡妇纺线时的“歌单”。“为啥要在纺线时唱?”我继续问。她说:“为人听不见的”。“啊----”,我明白了,这种悲歌只能唱给自己听。纺线的呜----呜声既能遮挡歌声,又能给歌声伴奏,寡妇思念亡夫的伤痛之情尽在其中。

纺车的构件除锭子是铁的外,都是木制的。有大轮、支架、轴和手把、掅杆等,连上弦线就可以使用。这东西也是我和弟的玩具,我俩常常比赛看谁转的欢。从纺线开始,还要经过拐线、浆线、打筒、经布、过交、印机、缠线等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才能织布。当时我家还没有织布机子,每次织布都是借其他人的机子。村里人的手工织布机子款式十分老旧,由机身、担子、吊弓、脚板、拾、梭子等组成。经布就是把打成的筒一个一个套在长板上插的竹柱上,这样的板叫“经板”,把每个筒上的线集中拉起来,就是“经线”。然后把做成的经线交叉穿拾,再上(印)机。织布时由织布人坐在机子中间,腰系扣带,把所缠的纬线放进梭子里,脚踏脚板,腰往后沉,反出交来,一只手执梭子把梭子从经线交内穿过,随即执拾框往后拉,另一只手接住梭子只听“扎”的一声,一条线织上了。反穿纬线、拉拾框,动作不断往复交替,一条一条的纬线就穿到了经线上,就成了布。有一个谜语是织布情形的有趣写照:

十亩地,八亩宽,

当中坐一女人官。

脚一踏,手一搬,

咯哇咯哇两叫唤。

我妈本是贫苦农家之女,虽然没有念过书,算账过日子可谓井井有条,她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女性。据她说,她是用一个倒过来的方桌扎成的“轿”抬着嫁过来的,当时穷人婚嫁很多采用这种方式,农村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就是这种情形的写照:“桌子格廊抬娃哩,是一个轿(窍)”。她幼年饱受封建统治的折磨,缠成了“小脚女人”。她一生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先后随我大在贾塬村、铁匠沟生活过十多年,还夭折了一儿一女。她含辛茹苦,纺花织布管着我们一家大小七口人的穿戴。我十二岁前,我爷健在,和我大在地里劳作,我二大长年在外打工,我姐上学,我和我弟年幼需要教养,纺花、织布、染布、做衣服、做饭,千头万绪的家务集中在她一个人的身上。生产队时期,为了挣工分,她坚持下地劳动,割麦时套一条烂裤子坐在麦茬地上往前挪。由于长期营养差,身体骨瘦如柴,但她还是很乐观的,总是笑着说:“命在骨头里”。谁也阻止不了她的劳作。

我妈常用“不知道布是咋从棉花中出来的”这句话教训那些不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教育我们不要忘本。正是无数位妈妈,无数位像我妈那样的劳动妇女,包括我妈,也包括那位喑歌纺线的寡妇,是他们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饱受痛苦的煎熬和折磨,抚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她们的纺车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妈于一九八九年立秋后与世长辞了,她的纺车常年“躺”在我弟家里,如今是没人用了。上世纪末,我妻偶尔还把它寻出来用以合绳子。进入新世纪后,再也没有用过。每当我看见我妈的纺车,或者是看见别人家的纺车,就会想起我妈的音容笑貌,想起她对我们的辛勤付出和无限恩惠。同时也会想起伟大领袖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亲手摇动纺车,领导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最后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情形,深感今天的幸福确实来之不易。

纺车摇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纺车摇动了伟大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常用我妈的纺车教育子孙:爱国、感恩、珍惜、奋进!

作者简介:同剑彬,白水县作协会员,文史爱好者。

主办:渭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编:赵粉绒

本期编辑:张璐

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27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