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居部落,是指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等原因,居住在天然洞穴的一种居住方式。从早期人类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穴居遗址开始,原始人居住的天然岩洞在辽宁、贵州、广州、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展,可见穴居是当时的主要居住方式,它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的最低要求。
而穴居这是一种比较古老原始的生活方式,因为穴居生活相对封闭,也会有很多不便的地方,再加上现在社会的生产力比较发达。所以几乎不会有人选择穴居生活。但是就这在个地方,还存在着一个穴居部落,并且一住就是60多年,甚至没有人愿意离开。
这就是亚洲现存唯一的穴居部落,位于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水塘镇塔井村,崇山峻岭之间,在海拔约多米接近山顶的一个大洞穴里,居住着吴、王、罗、梁四个姓氏的20户人家,大概有近百口的苗族人。他们的栖身之地被称为“中洞”。
中洞洞口很大,看上去不深,但走进洞口,发现恍然大悟。洞高50米,宽约多米,深约多米,站在洞口,模糊觉得站在另一个世界的入口。洞口一带光线对比足够,里边还有一大块平地。
洞里的媳妇多是从洞外按照周代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从外村接来的,也有洞内相互通婚的。洞中人过世时,有鬼师唱着苗族古歌送他东去回家。世世代代的“中洞”苗家人在此繁衍生息,过着外人很难理解的清贫却满足的生活。
洞内人们自己纺纱织布,推磨碾谷,每周到15公里外的集市买些油、盐等生活用品,其余的日子在家种田、放牛或养猪。农闲时,男人们围着篝火喝着自酿的土酒,女人们则聚在一起谈论生活琐事。
3年,一个叫胡兰克·博德的美国人捐款10多万元人民币架通了从山下到中洞的输电线路。中洞苗寨才从此过上了有电、有光明的生活,原来中洞苗寨是不通电的。
当地政府也是想让这近百口的苗族民众从洞穴中搬迁出来,然而想了很多方法也仅有几户人家往山下搬迁。政府为改善中洞苗寨的居住环境,甚至在山脚下修建了白墙蓝顶的新房子,还实施整体搬迁,房子早已无偿分配给每户山民,但似乎在这里穴居生活了这么多年的人不愿意放弃这个“世外桃源”。或许对他们来说,交通便捷、通讯科技发达的现代化生活并不吸引人,他们更愿意安安静静的在这里享受没有人打扰的宁静吧。
虽然说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或许真的会被时代所抛弃。但对于居住在这几十年的人来说,这里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在古时候,不也有许多文人不愿接受现实的喧嚣,选择隐居在世外安静的生活。或许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样,一个生活了几十年,冬暖夏凉的地方,寄存了自己的情感在这里,那么这个地方就比世界上任何景色都要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