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纺纱可以在同一根纱线上显出多种颜色,色彩丰富、饱满柔和、颜色含蓄自然,有层次感,能实现坯布染色不能达到的朦胧的立体效果和质感。转杯纺色纺纱目前还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节水减排,缩短产品周期,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优势,目前整体产量只占纱线总产量的4%左右,发展空间非常巨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我公司色纺纱以多纤多色彩为主,原料有棉、涤纶、腈纶、纤维素纤维、桑蚕丝等。产品有麻灰纱、多纤混纺纱、多色彩色纱、经编起绒纱、闪光纱、桑蚕丝纱等等。
一、原料选配、对色根据客户提供的色号或布样来分析原料成分、色比,然后取一定数量的纤维逐一称重、开松、混合,按工艺要求成条、并合、纺纱、织布,供客户确认,一旦客户确认后封样保存。根据打样确认单按不同原料批号、色号的比例逐一称重,再开松、混合、打包,然后由清花排包生产。
二、生产工艺流程清花→梳棉→并条(三道)→转杯纺纱机(涡流纺纱机)→成品检验→成包。
三、前纺工艺与质量控制(1)清花采用轻打、少落、开松混合的原则,开松要防止棉结的产生,混合要确保原料的混合均匀。
(2)梳棉采用轻定量、小隔距并优化各工艺参数的原则,要保障梳理元件的平整度、锋利度,控制好棉网分梳质量。
(3)并条采用三道并合,提高纤维的混合度和伸直度。
(4)前纺对原料的回潮是有要求的,特别是经染色的纤维在烘干过程中往往造成回潮率差异较大,达到纺纱的要求。回潮率过高会产生棉结,过低又会导致静电加重,无法保障生产的稳定性。
(5)色纺纱的配色有二种方式,一是原料混和配色,是先将原料开松混和然后再从清花开始生产。二是条子并合配色,根据不同的原料或色比在并条机上并合而达到所需要的混色比例。
(6)前纺质量指标要求见表1。
四、转杯纺工序的工艺与质量控制色纺纱因纤维经染色后纤维表面受到破坏,纤维强力下降,可纺性也随之下降,纺纱速度可以适当降低,立达R转杯纺的主要工艺配置(以30S粘纤色纺纱为例):纺杯型号:C,纺杯转速:-转/分,分梳辊型号:C61,分梳辊转速:-转/分。假捻器:R7RS螺旋型,英支捻系数3.8-4.0。成纱质量指标见表2。
五、温湿度控制纤维染色后表面受到破坏,在生产中温湿度控制不当容易出现缠绕现象,合理控制温湿度是保障生产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转杯纺色纺纱对车间温湿度的要求见表3。
六、质量控制要点色纺纱主要纱疵有色差、色点、横档等,这些纱疵是直接反映在布面上,造成客户投诉,因此要加强控制。
6.1色差
(1)根据不同原料的实际回潮率计算出需要原料的重量,防止因回潮率差异而造成色差。
(2)梳棉、并条工序的台、眼之间因还未达到充分混合,还存在一定的色差,应按不同机号搭配使用,以免产生色差。
(3)不同色号产品的机台做好隔离工作,防止在生产中因飞花附入邻近机台而导致色差。
(4)色纺产品因批量小,品种多,翻改频繁,在换批生产前,必须充分做好机台内外和场地的清洁工作。
(5)做好条筒等容器的清洁工作。
6.2色点
(1)选择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原料。
(2)梳棉工序是控制棉粒色点的关键工序,要重点保障设备的完好状态,工艺隔距准确上机。
(3)做好各工序的清洁工作。
(4)转杯纺纺纱元件要确保完好。
6.3横档
(1)同一批号配料要一致,各工序混合要均匀,自停装置要灵敏(特别是并条条混),避免缺条造成色档。
(2)各工序通道要光洁,皮辊要完好,以免挂花引起的粗细条产生横档。
(3)保障各工序设备的完好状态,保证棉条条干均匀度,以免产生横档。
(4)防止油污条的产生。
七、结语转杯纺色纱的开发要前道注意混棉均匀,梳棉要加强色点控制,并条采用三道,并应合理控制温湿度。
作者:陈顺明浙江湖州威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