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被天下,先棉精神,黄道婆精神宣传语等您

白癜风专家公益援助 http://m.39.net/pf/a_10959662.html
    

早在南宋时期,上海所在的江南地区就开始种植棉花。乌泥泾地区大约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开始从闽粤一带引进棉花种子,种植生产。并于乌泥泾南,聚居成市,因周围广种棉花,初名“花泾”,后改为华泾。

黄道婆,宋末元初松江府乌泥泾(今属徐汇区华泾镇)人。青少年时搭海船流落至海南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在异乡生活30余年,向黎族同胞学会了棉花脱粒、弓弹、纺线和编织技术。元元贞年间(—年),黄道婆乘坐海船回归故里。回乡之后,她借鉴崖州织造工艺,结合当地传统技术,改革纺织工具和技术,推动了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农村姑娘七八岁学纺纱、十一二岁学织布已成习俗,棉纺业的发展也使上海妇女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

黄道婆

为了纪念先棉精神,华泾镇在徐梅路设有黄道婆纪念馆,一期于年对外开放,在年开始决定重新布展,今年10月将对外开放,我们将看到的是:

纪念馆内部陈设图

在现场,您能看到各类纺织相关文史资料

?《御题棉花图》清直隶总督方观承组织编绘,乾隆题诗。

年乾隆南巡时进献给皇帝,乾隆为《棉花图》题诗。全图共16幅,每图均有乾隆和方观承的七言诗,附简要说明。图前有方观承奏摺,后有跋和康熙《木棉赋》。

尺寸:××50mm

?《御制耕织图》清爱新觉罗·玄烨题诗,焦秉贞绘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华师大图书馆馆藏珍本影印本)

开本:8开(尺寸:×mm)

?《中外名人故事丛书——黄道婆》,王永红编著,中国和平出版社,年

开本:32开

?《黄道婆——古代纺织革新家的故事》,揭培礼编、陈成斗绘,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开本:60开

?《黄道婆》,雷冰改编、黄慧玲绘画,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开本:64开

?《中国古代科技名人故事·黄道婆的故事》,王永红编,中国和平出版社,年

开本:32开

?《科学技术发明家小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第一机床厂《小传》编写组,北京人民出版社,年

开本:32开

?《中国古代科学家》,李光羽、谢宝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64开

?《南村辍耕录》卷二十四《黄道婆》,元·陶宗仪著,中华书局,年

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天台(今浙江黄岩)人。曾隐居松江府的泗泾及凤凰山一带。他常随身带笔砚,有所闻见或有所思,便记录下来,投入一瓮中。积累日久,整理成为《南村辍耕录》三十卷,记述元代典章制度甚详。他还辑录前人笔记小说,另著有《南村诗集》《书史会要》等。《南村辍耕录》卷二十四、二九七条记“黄道婆”,是今见黄道婆事迹最早的记述。

开本:32开

?《丛书集成初编·梧溪集附补遗》卷三《黄道婆祠并序》,王云五主编,元?王逢撰,商务印书馆,年

王逢(—年),字原吉,号最闲园丁、最贤园丁,又称梧溪子、席帽山人。原籍江苏江阴,元明之际诗人,初隐居无锡梁鸿山,后游松江,筑“梧溪精舍”于青龙江上青龙镇。元至正二十六年(年)三月移居乌泥泾宾贤里。著《梧溪集》,为最早咏黄道婆者。

黄道婆是宋末元初著名棉纺技术改革家,是具有深厚上海文化历史根脉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开创了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新时代,是江南棉纺织业的奠基人,被后人尊为“先棉”。黄道婆作为中国海上丝路的亲历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得到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的高度评价,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级科学家”。作为华泾镇知名文化品牌。为用好、用足黄道婆文化资源,进一步扩大黄道婆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华泾镇政府开展了向专家、媒体和社会广泛征集黄道婆精神宣传语活动,共征集宣传语条,现遴选出10条,请您从中选出1条您最喜欢的宣传语。如您有更好的,请在文末留言。

作者:华泾镇

编辑: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68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