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成的父亲早年去世,只留下大成和弟弟二成。大成和二成是母亲沈氏一手带大的,所以安家一直是由沈氏掌管,因此沈氏养成了跋扈的性格。
大成的妻子名叫珊瑚,性格温顺贤惠,可沈氏却常常刁难她,经常虐待她。但即便如此,珊瑚也向来是没有怨言,每天仍旧打扮得整整齐齐侍奉婆母。
有一次大成生病了,沈氏看着打扮整齐前来照看自己的珊瑚,气不打一处来,于是破口大骂,说她只顾贪图享乐,丈夫生病了不管,只顾着打扮。于是从此以后,沈氏便不梳妆打扮,蓬头垢面地去见婆婆。沈氏见她如此,更加恼怒,便要责打他。大成因为十分孝顺,便用鞭子抽打了珊瑚,沈氏见此,这才怒气渐消。此后,沈氏对珊瑚的恶却与日俱增。
大成知道母亲恼怒沈氏,于是便和她分居。可沈氏就是不满意,仍然时不时地责骂珊瑚,大成便说:“娶妻就是为了侍奉母亲,如今这样,也是不中用了,还留她做什么呢?”随即就把珊瑚给休了,派了一个仆妇准备将她送回娘家。
珊瑚出了大成家门,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说道:“我还有什么脸面回娘家?还不如一死了之。”说完从袖子里拿出一把剪刀,刺向脖子,瞬间鲜血直流。仆妇赶忙去救护,可此时鲜血已经沾满了衣襟,仆妇就把珊瑚送到了大成的一个婶婶子家里,婶子王氏是一个寡妇,一人独居,便收留了珊瑚。
仆妇回到家以后,就将这事情告诉了大成,大成赶忙跑到婶子家去查看,可此时珊瑚的伤口已经长好了。于是大成便坚持要送她回娘家。婶子王氏就问:“珊瑚到底犯了什么错?”
大成说道:“他不能侍奉我的母亲。”珊瑚在旁边听着,一语也不发,只是不停地流眼泪,流出的眼泪都是红色的,又把衣襟染得血红。大成心里很凄苦,看到珊瑚如此,也不再忍心说下去了。
过了几天,沈氏听说这件事情以后,便跑到王氏家里闹,王氏生气地数落着她的恶行,并且说道:“你都把媳妇逐出家门了,她就不再是你安家的人了,我收留她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沈氏被问的哑口无言,只好哭着回去了。
王氏虽然站在珊瑚这边,但珊瑚终究心里害怕,于是告别了王氏,搬到了大成的姨母于婆婆家里去住了。
于婆婆今年60多岁了,儿子去世,和儿媳妇以及孙子一起生活,听说了珊瑚的事情之后,十分同情她,对自己的妹妹沈氏也非常的不满。此后,珊瑚就一直居住在于婆婆的家里。
后来,珊瑚的哥哥听说自己的妹妹被休了,便想要接她回去再另嫁他人,可珊瑚却拒绝了,仍旧居住在于婆婆家里,每天跟随于婆婆纺纱织布,维持生活。
珊瑚被休后,沈氏又给大成四处提亲,可大家都知道沈氏的凶悍,没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大成的弟弟二成逐渐长大了,娶了个妻子名叫藏姑,性格十分刁蛮,比沈氏还要厉害百倍。
藏姑自从进了安家大门,但凡沈氏脸上有发怒的迹象,藏姑就对她破口大骂,一来二去,沈氏的威风被磨灭得一干二净。二成生性软弱,不敢管教妻子,对于妻子的行为不敢说半句怨言,只能跟随她的身后,看她脸色行事。
沈氏在藏姑面前不敢发一言,可藏姑却哪能便宜她,她使唤沈氏干活,把她像佣人一样对待,大成看到自己的弟妹如此蛮横,也不敢说话,只能每天替自己的母亲劳作,好减轻她的活计。母子俩有苦说不出,只能找个没人的地方,相对着流泪。
不久之后,沈氏就因为终日劳作而身患重疾,躺在床上根本没法动弹。大成没日没夜地照顾着母亲,熬得双眼通红。几天几夜都休息不了,想着让弟弟替自己几天,可藏姑却严加看管丈夫,丝毫不让二成靠近半步。
大成没办法,只好跑去找姨母于婆婆哭诉,希望她帮帮忙,正在哭诉的时候,珊瑚从内室走了出来,大成看到珊瑚,觉得自己没脸见她。便想夺门而出,珊瑚提前一步挡在门前,不让他出去。大成羞得满脸通红,从她腋下钻了出去,匆匆忙忙地赶回了家里。
回家之后,这事谁也不敢告诉,只能憋在心里。过了几天,于婆婆来到大成家里,沈氏见了她,非常高兴,留她一起住下。
于婆婆自打来以后每天都会有人给她送饭,于婆婆却从来不吃,而是把那些饭菜全部给沈氏,沈氏的病情逐渐好了,每当于婆婆的孙子前来送饭,沈氏总是羡慕的对他说:“姐姐真是好福气,能够娶到这么贤惠的媳妇。”
于婆婆笑着问她:“你那休掉的媳妇儿怎么样呢?”沈氏叹了口气说:“虽然也很好,但终究比不上你家媳妇贤惠。”余婆婆说:“珊瑚在你家的时候任劳任怨,你仍旧是不满意吗?”沈氏这才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也不知道珊瑚到底改嫁了没有?”于婆婆说:“我也不知道,我回去帮你打听打听吧。”
沈氏的病好以后,于婆婆就回了家,临别前,沈氏哭着说:“姐姐要是走了,恐怕我以后就活不成了。”于婆婆便建议道:“你不如给大成和二成分了家。”沈氏觉得这是个办法,于是便照做了。
二成回去将这件事情告诉藏姑,藏姑坚决是不同意,这时候大成来到家里,提出把田产都给二成,藏姑这才高兴地答应了。随即大成和二成写好了分家的文书,还叫来了于婆婆做见证。
分完家以后,于婆婆就将沈氏接到自己的家里了。沈氏一进家门便想要见一见外甥媳妇儿,说要好好夸奖她一番。于婆婆叹气着说道:“这媳妇怎么会没有缺点呢?只是我能容忍罢了,即使你有这样的媳妇儿恐怕也享受不了。”沈氏说:“你真是冤枉我,难道我是那么不辨是非的人吗?”
于婆婆说道:“那你当初是怎么对待珊瑚的呢?其实前段时间送饭的并不是我家媳妇,而是你的媳妇啊。”沈氏惊讶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于婆婆便将珊瑚在自家的事情告诉了她,而且说那些饭菜都是珊瑚日夜劳作,纺纱织布所换来的。沈氏听了这话,惭愧地流下眼泪,直骂自己糊涂。
于婆婆喊出了珊瑚,她见到沈氏之后流着眼泪跪在她的面前,沈氏见到珊瑚,又想起了藏姑,突然觉得珊瑚简直比藏姑要好上百倍千倍,于是愧疚地只打自己的耳光。于婆婆极力劝阻,在旁边说着好话,婆媳二人这才和好如初。
过了一段时间,大成就把珊瑚接回了家里,夫妻二人伺候母亲,日子过得虽然紧衣缩食,倒也勉强为生。沈氏自从回来之后,也不再刁难珊瑚,一家人和和乐乐。
二成自从和大成分家以后,家境虽然富裕,可他生性软弱,整个家产都被藏姑把持着,压根就没有办法接近大成,而大臣也不去请求他的帮助,兄弟二人就这样各过各过各的。
藏姑分完家以后,更加肆无忌惮,常常虐待丈夫和奴婢,一个婢女因为受不了藏姑的毒打,便自杀了,婢女的父亲就把藏姑告到了官府,二成替妻子上堂,县官知道藏姑蛮恶,坚持要拘捕她,二成上下行贿,还是不能幸免。
藏姑被押到大堂之上,县官对她用刑,两手的指头全被夹烂了,二成倾家荡产这才把藏姑救了出来,为了还债,二成只能想办法将良田变卖,可一时半会儿竟然无人接手。
这天晚上,大成做了一个梦,梦到已故的父亲,父亲对他说道:“我们安家何至于落败到如此地步了,二成简直是罪有应得,你去将他要变卖的田产全部买过来。”大成说道:“可我没有银子啊。”父亲又说道:“我知道你没有银两,在院子里的紫薇树下便有银子。”
大成醒后,依稀记得梦中父亲对他说的话,便赶忙去紫薇树下挖,果然挖出了银子,随即便拿着银子去二成家,要买他的田产。藏姑见到影子之后两眼直放光,收下银子,对大成说道:“你先请回去,改天叫人将地契送到你家里。”可从此以后竟然杳无音信。
大成几次上门,都遭到藏姑恶语相向,并且说这些银子本该是自己的,当初大成愿意将所有田产分给自己,如今却拿出银子,定然是当初私藏了。大成被说的哑口无言,只能回去。
当天夜里,二成做梦,梦到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破口大骂:“你这不孝儿子,阴间的惩罚就要降临了,你怎么还敢霸占田产。”二成醒来之后,很是后怕,就把这事儿告诉了藏姑,催促着赶紧把地契还给哥哥,藏姑却对这梦嗤之以鼻。
却没成想,报应来得如此之快,二成有两个孩子,大儿子七岁,小儿子三岁没过多久,大儿子就生病夭折了,藏姑这才害怕,让二成赶忙将地契交给大成,大成却再三推辞,觉得这是藏姑的幺蛾子,结果很快二成的小儿子也夭折了,藏姑更加害怕,于是强行把地契扔给了珊瑚,这时候春耕也将近了,大成担心土地荒芜,于是收下了地契。
两个儿子先后夭折,藏姑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从此对自己的婆婆十分孝顺,对嫂嫂也十分尊敬,再也没有往日的刁蛮模样。
半年之后,沈氏病逝,藏姑在她的灵前失声痛哭,几天都吃不下饭。
后来,藏姑一直没有生下孩子,便过继了大成的一个儿子,大成的两个儿子,后来长大都相继考中了进士,村里人都说,这是大成孝顺母亲的恩德,也是藏姑改邪归正的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