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于8月1日首发于观察者网的观察员社区,得到观察员网友的众多反馈。其中御风而行、Haar、风过无痕、卜可卜言、蛋蛋、破暖清风、南山野、自胜者强等多位网友的建设性意见,都已经在这篇修改稿中吸收参考。在此一并感谢!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文扬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
今天的中国属于工业革命取得了成功的国家,考虑到中国作为一个广土巨族现代国家的规模,这个突然而且巨大的崛起带给世界的冲击不言而喻。
工业化进程和现代经济增长的正反馈同步,曾被认为是先发国家独有的优势,也是先发国家与后发国家拉开距离的主要因素。一直以来,经济史学家都试图针对如下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如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和欧洲?为什么没有发生在古代经济和古代科技都更为发达的中国?为什么工业革命的成功让西方保持了很长时间的领先?为什么中国的工业革命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才最终取得成功?这之前中国犯了哪些错误,走了那些弯路?……等等。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史教授格里高利·克拉克(GregoryClark)在一篇书评中写道:
工业革命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关键突破,是定义现代生活的重大事件。历史上没有哪一章节比它更重要。然而这场革命的时机、地点和由来仍是一团未解之谜。解释工业革命是经济史学上一项难以到手的终极大奖,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受此激励,倾毕生之力研究,但还是无果而终。
工业革命爆发开启人类历史新纪元
他将学者们的不同解释归纳为三类。第一类认为主要是产生了某种“激励”,如Allen,Broadberry和Gupta等人的著作,认为工业革命的诱因在于英国年前因经济增长而创造的激励。第二类则归因于文化和观念,如Mokyr和McCloskey等,认为是当时英国社会中一种特殊的文化或意识形态的引入诱发了工业革命。第三类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他本人、deVries和vanZanden等,他们把工业革命框定在一簇价值体系中,但同时认定这些价值本身受到资源和人口压力的影响。
按说问题不至于如此难解;英国工业革命发生至今不过才两百多年,史料丰富,证据充足;若不是由于完全忽略了某些重大的方面,不太可能出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但至今还是“无果而终”的情况。
打个比方,就像是海面上的一座冰山;如果学者们只围着水面之上露出来的那个小小的一角比比划划,研究来研究去,确实不可能有结果;因为形成这座冰山的历史过程以及构成这座冰山的水下部分,才是最重要的。之所以人们忽视了这一点,是因为最重要的部分都不在人们目力可见范围之内,必须潜入海中才可能认清全貌。
现在的问题来了:中国的工业革命也成功了,也出现了工业化与现代经济增长同步发生并相互促进的情况;但是中国显然是另外一座不同的冰山,而“中国冰山”的形成,又显然与“西方冰山”那个露出来的一角具有完全不同的成因;于是人们不得不深入到水下,去探求冰山的整体和本来面貌。
而一旦深入到了水下,把“中国冰山”和“西方冰山”合在一起观察,真相就出现了:真正决定了上述热门问题的那个关键因素,其实是主流经济学和经济史学并不